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最美退役军人丨余芝宇:乡村振兴的“热血尖兵”
发布日期: 2022-04-19 08:28:13 来源: 天眼新闻

不忘兵之初,当好“兵支书”。在贵州六盘水盘州市刘官街道高官村,退役军人余芝宇带领乡亲们改穷貌、拔穷根,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奋战乡村振兴“战场”,让高官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余芝宇(左二)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

“军队的大熔炉锻造了我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性格。”余芝宇在部队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十佳优秀老兵等光荣称号,曾荣立三等功。

“敢于担当是军人本色,已融入血液。”退役多年后余芝宇身上依旧保持军人的血性与担当。2016年3月,当组织上动员余芝宇回家乡带领乡亲们“战”贫困时,他将生意交给家人打理,毅然回到大山深处的高官村。

彼时的高官,还贴着“贫困村”标签。

山高林密,土地少。当地老百姓靠在半山上种玉米、土豆来维持生活。“村里全是泥巴路,垃圾满地,猪圈牛圈里的粪水都淌到路上来了,臭气熏天……”刚进村口,余芝宇的心就“凉了半截”。

16岁那年离开家乡后,这是他第一次再回高官。

“小时候,穷得脚上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穿。”余芝宇发誓要走出大山走出高官,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没有想到,17年后再回高官,乡亲们还在过着穷苦日子。

“心凉了半截,可血是沸腾的。”面对眼前形势严峻的“战场”,余芝宇拿出军营“冲锋”的劲头。

他不仅“呆下去”,还“沉下去”——当起了村里的网格员。

当时,高官村正在全面推进“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围绕“水、电、路、讯、房、寨”补短板强弱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了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做好穿针引线人,余芝宇肩负“宣传员”和“协调员”的责任。

“遇到问题就解决,遇到矛盾就调解。”余芝宇的“十足干劲”,高官村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6年7月,经过村民投票选举,余芝宇当选高官村党支部书记。

余芝宇带领村民发展精品水果

打响“履新第一仗”

上任打响“履新第一仗”——村庄环境整治。余芝宇带领村干部清理村寨垃圾,开院坝会,挨家挨户动员……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余芝宇还想了一个法子——树典型、立榜样。

他带头和村干部凑钱购买洗衣液、大米等物资,奖励给村寨卫生评比先进户。大家都争先进、学先进,几轮评比下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都变干净了,高官的“颜值”一下提升了。

打了漂亮的第一仗,余芝宇信心大振。“高官村要摆脱贫困,还得靠高官村人自己。”带头示范给群众看,群众才肯跟着干。这次,他准备自己做示范。

在部队时,连队有菜园,余芝宇和战友们拉线起垄种蔬菜,几年下来练成种菜能手。“高官村地下有很多‘龙潭水’,正是种菜的天然好资源!”说干就干!拿定主意后,余芝宇拿出多年做生意的积蓄流转土地,建起60亩地的家庭农场种蔬菜。

有了清晰目标,还需要可执行的“作战”计划。

“种什么蔬菜?”——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订单式”种植。

“怎么种?”——打造绿色生态蔬菜基地,露天种植。

一番周密部署后,余芝宇很快取得“战果”——家庭农场里产出的蔬菜品相佳、口感好,供不应求。

“试验成功!我们高官村的土地也能‘生金’。”在余芝宇的动员下,越来越多村民开始种蔬菜。“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挺好!”村民杨昌芬要照顾孩子,以前守在家里没有收入,村里发展起产业后,她到家庭农场里务工,有了一笔稳定收入。

“全靠余支书带头,高官村才有了希望!”村民卜真莎在外做生意多年,村里发展起产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乡创业。

“选种、种植、管护……余支书都会耐心指导。”卜真莎种植的60亩蔬菜很快见了效益。“天天都忙着卖蔬菜,从地里摘来就能换现钱。”说起自己的新事业,卜真莎笑得合不拢嘴。

余芝宇和村里的文艺队交流

勇往直前“闯”新路

很多在外打拼的高官人,都选择回乡创业,种露天蔬菜、精品水果……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外引内扶,产业兴村。”余芝宇说,村里对外招商引资做农旅开发,对内扶持返乡村民自主创业。目前,高官村新增村办合作社2个,企业27个。

“在发展路上,高官不能墨守成规,要创新。”“兵支书”余芝宇走出了“兵”特色,他牵头成立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军魂拓展训练营,还创建盘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就业空间。

“文化是村庄的灵魂”。高官村人95%以上是蒙古族,有着历史悠久的屯军文化,在余芝宇的努力下,高官村形成一条以蒙古族文化和屯军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

他还争取来资金新建3.5公里长、8.5米宽的通村油路,对全村农户房屋、河道、山塘等进行一体化打造,高官村一跃成为周边村民羡慕的先进村。

村里建起酒店、乡村旅馆、农家乐,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开拓出一条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新路。

从2014年到现在,高官的土地产值翻了一番,人均收入从4680增加到15680元,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到30余万元。高官村彻底撕掉了“贫困村”的标签。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村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寨……这些成为高官的新名片。

当年军营铁骨硬汉,今日乡村振兴尖兵。走过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余芝宇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只为割舍不下的乡土情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回望来时路,他不负所托!展望未来,他豪情满怀——新的起点、新的使命、新的征程,乡村振兴路上再冲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受访者 供图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诗雅

三审 闵捷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