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视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用好“加减乘除法” 锻造企业发展“硬核”力量
发布日期: 2022-06-17 09:34:23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高质量发展,鼓点声声;

    新征程开启,步履匆匆。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贵州发展赋予新使命,注入强大动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带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那些在政务大厅、园区工地、企业车间、项目现场的奋斗足迹,都是政企携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省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的生动画面和最美风景。

    地方政府优化服务做加法、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做减法;企业坚定创新驱动做乘法、深化改革转型做除法……政府有为企业有劲推动市场有效,将党代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干故事和深刻感悟,正汇聚成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水钢二高线生产现场杨德清 摄

    贵阳经开区

    靠前服务做“加法”为企业发展“赢时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6月9日,走进贵州西工液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工液压),生产线正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除了现有订单之外,企业还在为7月将参加的一项轮辋系统配件招标活动做准备。

    “预计7月就可以搬入新厂房了,新的生产设备也已购置完毕,终于松了一口气。”西工液压董事长赵赛平告诉记者,半个月前,企业还在为资金以及厂房问题一筹莫展。

    西工液压是以生产航空产品、工装夹具、液压件及其他航空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国军标质量体系资质、军工资质,目前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今年以来,西工液压呈现满负荷生产状态,积极拓展市场,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企业向不同的领域进行延伸。

    4月,企业接到高铁跨座式单轨车辆订单,目前试制批次正在进行中,时间紧、任务重、批量大,企业出现短期现金流紧张的难题,这对企业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挑战。

    就在赵赛平着急之际,企业的包保单位贵阳经开区财政金融局迅速帮助企业对接银行,通过农业银行纳税E贷产品,5月中旬,西工液压就获得了一笔免抵押纯信用贷款195万元。

    “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贷款就到达公司账户,缓解我们的资金压力,为企业发展赢得时间。”赵赛平说。

    为惠企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助力企业发展,贵阳经开区构建起“1+2+3+N”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盈科一品”,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和“应急转贷资金池”2个资金池,设立1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1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以及30亿元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3类产业基金群,联合多家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已陆续推出助力贷、产信贷、惠融贷、信融贷、园区e贷五个产品,紧扣主导产业,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建立最适合贵阳经开区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平台化和市场化的专业运营,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展瓶颈。”贵阳经开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截至目前,该局共推荐企业贷款48笔,放款45笔,放款金额达1.01亿元。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完善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机制,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机制,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

    为了让好政策“下得去、用得上”,让惠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企业在贵州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贵阳经开区坚持服务靠前做“加法”,通过主动上门、深入了解、靠前服务,将企业发展难题逐个击破。

    下一步,贵阳经开区将持续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实地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加强全程跟踪服务管理,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贵阳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首问责任”窗口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摄

    首钢水钢

    革新突围做“除法”打出企业升级“主动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5月31日,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二高线生产现场,通红的钢坯从加热炉中缓缓驶出,沿着出炉辊道,依次通过粗轧机组、中轧机组、精轧机组等设备,最终被挤压延长成一卷卷线材。就在半月前,二高线大修后试生产成功,这条停用多年的产线历经3个月的高效修整,再次恢复生产。

    受下游房产、基建等行业用钢需求收紧影响,水钢选择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线材等非建材用钢产品,以适应市场生存。

    二高线复产成为水钢革新突围的缩影。“今年开年后,企业迅速理清思路,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势,打出‘保生存、促提升、谋发展’的‘主动牌’。”水钢副总经理翟勇强介绍,1至4月,水钢总产值同比增长9.83%,钢产量同比增长2.78%,在上游原料涨价与下游需求放缓的逆势中突围发展。

    围绕市场找机会,水钢的产品结构既“转”又“升”。有了持续加码的技术投入与人才支撑,一系列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在水钢诞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水钢开发的免酸洗高效钢绞线用钢。

    深入一线做“除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免酸洗高效钢绞线用钢使用了水钢首创的“低温终轧+高温吐丝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钢绞线用钢获得了较厚的氧化铁皮,下游企业在加工时,只需用机械去除这层“厚脸皮”即可,免去了传统的酸洗工艺,从而减少了废水产生量,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环保治理成本。此外,窄成分控制、恒拉速控制等技术的运用,也让免酸洗高效钢绞线用钢在加工中的拉拔速度高于国内同业标准,有效提高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

    坚持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并举、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并举、增量扩面与提质增效并举——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的如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水钢从企业实际出发,扬优势,补短板,大抓快干。

    翟勇强告诉记者,目前钢铁产业链上下游都在革新,对钢材的升级提质成为必然。为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水钢每年用于科技进步项目的资金达3000万元,今年企业将开展14项涉及智能化工厂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周边矿石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进步项目;同时,企业今年将投入3.89亿元用作研发经费,支撑重大项目持续攻关;荣获国家、省、市三级科技成果奖项的职工还将得到企业内部奖励。

    在此背景下,水钢上下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2021年,水钢全年获专利授权43项,年度申请专利105项,申请量达到历年最好水平,比企业在“十三五”期间的专利申请总量还多24项。

    产业兴则贵州兴,产业强则贵州强。

    “在省党代会精神引领下,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冲’的态势、‘闯’的精神,加大产品开发、生产力度,实现全年非建材钢产量占总产量12.5%的目标。同时,从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持续改造,进而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提质升级,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翟勇强说。

    水钢厂区杨德清摄

    玉屏自治县

    网格化包保做“减法”帮助企业“卸包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政府服务很给力,帮了我们大忙。”贵州粤鑫环保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佳纯看着如期投产的厂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李佳纯告诉记者,企业主要以硫精砂的加工为主,能否如期生产,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这一许可证的申请发放。由于此项许可证申报材料多,周期长,很可能影响投产进程。

    得知企业发展需求后,玉屏自治县领导及其包保联系部门立马召开推进会,派专人指导企业材料填写申报,同时与省市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速推进证照的申请发放,最终企业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

    除此之外,粤鑫环保还在玉屏自治县工业和商务局协助下,获批了150万的大数据项目技改资金。“正式投产后,我们将争取达到预期年产值15万吨的硫酸产量,年总产值预计可达1.85亿元。”展望未来,李佳纯信心满满。

    “在省党代会精神的引领下,各地都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助企纾困政策,稳主体稳增长。为了让企业在玉屏安心发展,我们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由县领导带头对当前2791家企业进行网格化包保服务,全县96个单位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据玉屏自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杨佳介绍,各包保单位及人员深入企业,紧盯企业发展“痛堵难”,送政策、问需求、快响应,主动为企业纾难解困,优化营商环境。

    玉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作为锦超服饰贵州有限公司包保单位,在对企业进行走访后,结合企业实际困难,为其申报了稳岗补贴。“我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能稳下来,企业的发展才有底气。”锦超服饰贵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晶说。

    减负纾困,玉屏自治县在企业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围绕一个“减”字,该县积极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轻企业的生产负担,努力为市场主体运转“卸包袱”,为长远发展“添底气”。

    “税务部门‘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为我们充实了流动资金。”贵州玉屏有色冶金集团宏森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天洲表示,正当企业为原材料上涨犯愁之际,出台了部分税费缓缴延长六个月的政策,税务部门主动服务,迅速办理缓缴税款168万余元,解了燃眉之急。公司即将进行技改升级,届时产能将翻一番。

    享受到税收红利的还有玉屏康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张睿说:“目前生产建设投入大,资金较为紧张,申请到账的88万元留抵退税为我们充实了流动资金,减轻了压力。”

    “我们根据企业行业类型、生产情况、发展规划以及经营需求,持续推进‘私人定制’,让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及时惠及市场主体,帮助市场主体固根本、增信心。”玉屏自治县税务局副局长安志文告诉记者,通过“一对一”精准推送优惠政策“大礼包”“辅导不停步、政策云开讲”方式对市场主体不间断宣传辅导,实现“政策直达、红利得享”。目前,已为全县50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75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延缓缴纳部分税费,1804户纳税人办理“六税两费”减免。

    贵州粤鑫环保矿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控制中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摄

    白云中航

    科技创新做“乘法”炼成专精特新“小巨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从1名员工到300多名员工,从几十平方米租借厂房到上万平方米自有厂房,从几万元产值到上亿元产值……一组组数据的变化,见证着20多年来贵阳白云中航紧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中航)从“小车间”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惊艳跳跃。

    在白云中航生产现场,切割声、冲压声、机器摩擦声渐次响起,一件件精密配件在智能化车间内下线、检测、装配。

    生产忙、销售忙、运输忙……眼下,白云中航人上下一心,正朝着实现产值年增长20%的目标加快步伐。

    企业成立之初,仅有一名员工、三台老旧设备、几十平方米的简易厂房。“1998年企业筹建,厂房都是租的,用石棉瓦搭的棚子,下雨时还经常漏雨。”白云中航总经理张耀辉告诉记者,当时市场上生产航空零部件的民营企业不多,能不能干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压力非常大。

    “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生机。在这样的信念下,企业逐步成长。”张耀辉说,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大都是大批量、规模性订单,导致很多客户的小批量、定制化订单成本会很高,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这也正好给企业未来发展一个偌大的市场空间。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要敢于开拓创新。2012年,张耀辉带领团队做了大量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生产储备货架产品,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

    “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客户可以看到产品价格、种类、型号、库存等,改变原有电话、现场订货单一模式。”张耀辉说,创新的销售模式让企业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正轨。

    创新的脚步不止。从2019年开始,白云中航围绕“专精特新”发力,研发出高强度抗剪型环槽铆钉、航空快卸螺栓组件等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持续创新和盈利能力。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改革创新才能赢得先机。”张耀辉表示,正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把改革创新作为最强劲的动力”,白云中航一直在坚持创新驱动,发挥优势、创造优势,实现发展的突围突破。

    过硬的品质才是市场的“敲门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改进产品工艺,如今白云中航的产品得到行业内的认可,产品销往国内百余家企业,涉足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包含铆钉、螺母、连接件、橡胶件、弹簧等几十个种类。

    以科技创新支撑助推产品升级迭代,每年白云中航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数字化设备改造和产品研发创新,不断引进数字控制的设备逐步替换人工及普通机械式的设备,实现半自动或自动化的加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效果。

    “目前,公司近400台(套)生产设备中,八成以上已实现数字化管理。”张耀辉说,企业同步进行“软硬件”提升,引进技术人才,采用“老带新”的方式,生产一线老师傅带年轻新人,做好工艺传承。

    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企业与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让员工能了解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案例,又让学生有实践基地。”张耀辉说,企业免费提供资金,支持在学历、职业技能等方面有提升诉求的员工进行深造,共享企业发展的红利。

    白云中航车间,热处理工人正在调节温度控制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管云江婷婷桂榕

    编辑吴一凡

    二审李劼

    三审王璐瑶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