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每日关注!一只蚕的“丝绸”之路:广东来黔企业做强产业链做大纺织业
发布日期: 2022-07-18 21:32:24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盛夏,从江县骄阳似火。7月14日,走进从江洛贯经济开发区贵州英澜桑业公司蚕房里,长方形的低矮木架上,成千上万只“蚕宝宝”正在吐丝,已形成拇指大的蚕茧。


    【资料图】

    “这个蚕房大约有30万头蚕,一条蚕吐的丝最长能有1200米。”英澜桑业公司负责人郑雄介绍,这些蚕茧将被送往贵州宝瑞嘉丝绸有限公司进行蚕茧深加工,制作成白绸丝、桑蚕丝等多种多样的产品。桑蚕丝再由贵州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为蚕丝被、等多种高端产品,经过精美包装后再由席梦思(广州)寝具有限公司销往全国各地。

    自此,从一只蚕到一床被子或是四件套产品,从种植、深加工、精深加工到销售一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贵州英澜桑业公司、贵州宝瑞嘉丝绸有限公司、席梦思(广州)寝具有限公司、贵州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黔绣通(非遗)有限公司都属于贵州宏英实业有限公司控股公司。这家公司是贵州从江招商引资而来的。2015年,广东的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将纺织加工厂从广东搬到了贵州从江。

    “最初来时内心十分忐忑,但来到这里之后让我感到十分惊喜,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太适合养蚕了。”贵州宏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游秀洪说,纺织产品对原料要求极高,尤其是蚕丝被,但周边省份的蚕丝品质不一,产品生产十分被动。

    自从来到从江,游秀洪发现,当地不仅有着种桑养蚕的历史,其桑叶品质好,养出来的蚕吐的丝韧性更佳。因此,游秀洪大胆地建立起产业链,成立了英澜桑业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合作,进行桑树培育和种植、小蚕培育、大蚕养育,从源头把握产品质量。

    “现在全县约种了7000亩桑树,公司建有桑树示范基地面积300亩,标准养蚕房6个。”郑雄介绍,公司不仅种植,还带动当地260余户农户培育小蚕,提供技术服务,并保底收购蚕茧。

    把握了原料关,深加工成为关键。在贵州宝瑞嘉丝绸有限公司厂房车间,银丝穿梭、机械声轰鸣,只见一群群“现代织女”各自忙碌着。有的在制作蚕丝被、有的在选茧、有的在开动机器缫丝,一台智能缫丝机同时有20个锭在工作,而一颗茧大概十余分钟便可抽完丝。

    “这里有4条全自动智能缫丝生产线和7台蚕棉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的白绸丝与桑蚕丝都是贵州怡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原材料。”游秀洪介绍,这些高端原材料再经过先进的绗缝、套被、绣花及车缝等自动化大型流水线设备进行精深加工,生产为蚕丝被产品,其中,所有的蚕丝被都由手工制造。

    “每天,工厂可生产5000张被子和100张蚕丝被。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发货5000张被子,一年下来被子销量大概50万至60万张。”游秀洪说,从蚕到一床蚕丝被,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历时40多天。成品经席梦思(广州)寝具有限公司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能制作蚕丝被、高端面料等产品外,游秀洪还将蚕的价值发挥至极:“抽丝剥茧剩下的蚕蛹也不能浪费,会销往东北地区制作餐桌上的美食,蚕粪(蚕沙)则做成功能枕头。” 

    2021年,宏英实业在粤港澳大湾区销售额达2亿元。今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这为宏英实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机遇。

    “未来,我们将从市场发展、打造特色产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增加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打造数字化与信息化生产车间等纵向一体化发展。”游秀洪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着手解决企业的源头发展瓶颈与风险,打造区域龙头与区域品牌,按预期发展走入资本市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玲 高航

    编辑 彭杨

    二审 王法

    三审 王淑宜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