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贵州平塘。
(相关资料图)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群山中静静仰望着苍穹,洞悉星辰大海。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脸书”发文点赞“中国天眼”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华春莹接连在“脸书”“推特”等国际平台发文点赞FAST,称:“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的‘中国天眼’,在星空的映衬下十分浪漫。”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发文点赞“中国天眼”
在他们的配图中,“中国天眼”深眸凝望,仿佛看透百亿光年。它如“地球之眼”日夜求索,替人类向宇宙发问“天何所沓,日月安属?”
网友点赞“中国天眼”
“美丽、太神奇了!”“中国天眼,探索满天星辰。”惊叹于浪漫星空下的FAST,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试寻“中国天眼”的建造历史,可谓路险且艰、道阻且长。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2013年12月31日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保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准确可靠,经常要依赖外国的先进设备和数据。1994年,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以免让中国在宇宙探索中受制于人。”
从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我国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南仁东和同事们毫不退缩,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埋头钻研,寻遍了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踏遍了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最终,在西南边陲的深山里找到最适合“中国天眼”深居的大窝凼。
星空下的“中国天眼”
据悉,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的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在此之前,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被誉为“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但“中国天眼”与之相比,综合性能足足提高了约10倍。
作为国之重器,“中国天眼”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天文学科学研究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随着性能的提升,“中国天眼”的科学潜力还将进一步显现,帮助科学家研究各尺度宇宙,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
星空下的“中国天眼”
梳理FAST科研大事记,可以得知:
2016年9月25日,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在贵州平塘落成,正式开启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
2017年10月,FAST发现2颗新脉冲星,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新发现的脉冲星。
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2018年2月27日,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并于4月18日得到国际认证。
2019年10月,FAST探测到快速射电暴重复爆FRB180301,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10月28日在《自然》(Nature)上发表。
2020年9月,“中国天眼”正式启动了对地外文明的搜索。
2022年7月,截至目前,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中国天眼”进入成果爆发期。
……
目光所及,已是光年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迈向星河更远处,FAST的科学潜力还将进一步显现。
贵州平塘县的天文小镇
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在天文方面的有效探索,依托“中国天眼”,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从2015年开始,建设了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天文时空塔、天文体验馆以及天文观测演示等20余个项目为小镇发展注入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韦一茜
三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