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摇钱树’长在梦里,而如今却长在了自家的地里!”12月8日,获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六届“李子王”奖的沙子街道新沙村村民冉茂江激动地说。
(资料图片)
冉茂江种植的200棵空心李,今年带给他6万多元收入。他不仅建起了新房,还把3个孩子送进大学。他说:“党和政府为咱们的李子树品牌、找销路,空心李成了我们的‘摇钱树’。”
图为村民摘取空心李
“山高路险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碗白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南庄村81岁的老支书黎应侯,还清晰记得这首30多年前当地人广为传唱的土家歌谣,他说,这是石漠化严重的沙子街道曾经的真实写照。
沙子街道曾是石漠化的重灾区,地里石头多、土壤少,种不出庄稼,却能长出果肉脆嫩、酸甜适度的空心李。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村民把空心李肩挑背驮到县城换粮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空心李绿山富民的效应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1987年,沙子街道提出“治山富民”的新理念,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动党员带头,扶持群众参与,规范化、科学化种植空心李。
图为游客赏空心李花
35年,沙子街道的领导班子已换了9届,但每一届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地抓实空心李产业。沙子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说:“期间尽管历经了多次育苗、管护、研发技术革新,3次大规模调整产业布局,但发展壮大空心李的目标没有变,如今的种植面积比35年前零星种植的200亩增加了200多倍,规模发展空心李4.5万亩,投产果园2.2万亩,年产值3.2亿元,实现了人均超一亩,收入过万的目标。”
沙子街道还积极整合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把种植空心李同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始终坚守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最美宜居、旅游休闲小镇”目标,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图为游客摘取空心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陈伟说,街道办将接力抓实空心李,继续种好“摇钱树”,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如今,空心李已从沙子街道推广到沿河全县11个乡镇(街道),种植面积9.28万亩,投产面积5.5万亩,每年产值达到8.8亿元。189个村19.6万人靠种植空心李增收,空心李正成为沿河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图为空心李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编辑 刘煜妤 张良胜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