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最新消息:两会现场速递︱刘其斌委员:贵州亟需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发布日期: 2023-01-16 15:32:26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贵州这几年敏锐地抓住了锂离子电池这个‘风口赛道’,2022年锂离子电池整个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左右,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锂离子电池所用的重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导致贵州新能源材料企业产值高而利润较低,贵州一些小企业由于没有规模效应,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说。

    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

    刘其斌表示,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开发低成本的其他新能源电池正当其时。而钠离子电池体系由于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与锂离子电池相近的电化学性质,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为A00级电动车、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储能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选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刘其斌介绍,钠离子规模化生产后的平均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便宜25%-35%。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2022年12月以来,国内一些公司如宁德时代、中科海纳、维科技术、鹏辉能源、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多氟多、普利特和众纳科技等宣布了钠离子电池量产的最新进展。目前,不少上市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小动力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也将有更多锂离子电池企业着手布局钠离子电池,推动其产业化进一步加速。据估算,2023年全国钠离子电池产量可能在15GWh,3-5年规划产能则有望超过150GWh。

    “目前,贵州只有振华新材料、高点科技等少数公司开展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并向客户提供了少量正极材料使用,等待客户的信息反馈。可以说,贵州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距离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使贵州在全国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赛道上不被落下,亟待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相关工作。”刘其斌说。

    刘其斌建议:首先,要争取国家对贵州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的支持。围绕新国发2号文件中“将贵州打造成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基地”,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密切协作、共同发力,在前期国家对贵州支持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对贵州钠离子电池产业的更大支持。

    其次,迅速在贵州搭建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根据贵州现有锂离子电池企业的生产条件,可以动员一些企业逐步将一些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的产能过渡到生产钠离子电池及材料。例如,振华新材、容白科技、安达科技等企业可聚焦在正极材料,中伟新材、汇成新材等企业可定位在前驱体生产,中科星城、贵州鑫德、贵州东岛等企业可以在负极材料发力,沃顿科技可以生产隔膜材料,光瑞科技可以瞄准电解液。2022年,在贵州投资锂离子电池的宁德时代,建议将该项目的产能做一点调整,将部分产能改为建设钠离子电池生产线。

    再次,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引入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头部企业。为了加快布局贵州的钠离子电池产业,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除了已引进的宁德时代外,也要下大力引进中科海纳、维科技术、传艺科技、天赐材料、鹏辉能源、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多氟多、普利特和众纳科技等头部企业。

    最后,加快钠离子电池产业的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平台的构建。为了加快人才培养,贵州相关高校如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应在新能源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增加钠离子电池相关知识的讲授。相关职业技术院校也要增加钠离子电池的知识传授和培训,尽快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同时,建议省工信厅和科技厅积极支持企业和高校成立钠离子电池及材料的企业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钠离子电池及材料的创新研发构建平台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熊江睿

    二审 徐微微

    三审 闵捷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