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农民日报》关注贵州:化屋人家处处春
发布日期: 2023-02-02 10:26:57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资料图)

    2月1日,《农民日报》刊发《化屋人家处处春》,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化屋村发生了巨变,村民不仅脱了贫,种植、养殖和旅游等产业也发展了起来,化屋村从一个“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贫困村变成了“乌江百里画廊的一颗明珠”。具体报道如下: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它在苗语里叫“化屋基”,意思是“悬崖下的村寨”,这里自然景观雄奇险峻、民族风情浓郁。但由于群山阻隔,加上石漠化严重,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6.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化屋村发生了巨变,村民不仅脱了贫,种植、养殖和旅游等产业也发展了起来,化屋村从一个“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贫困村变成了“乌江百里画廊的一颗明珠”。

    苗族村民赵玉学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打扫庭院,收拾屋子,赵玉学和妻子杨鹏英这些年都在福建莆田打工,三个孩子在新仁乡上学。“以前住新房是我们一家人的梦想。”赵玉学指着客厅墙上一组对比图回忆说,原来住的麻窝寨房屋简陋,漏风漏雨,道路泥泞,出行十分不便。2016年4月,搬迁到化屋村14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赵玉学笑着说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现在住在小楼里不用再羡慕城里人。”现如今夫妻俩开起了农家乐,“收入和外面打工差不多,在家还能照顾孩子。”

    和赵玉学家一样,共享化屋发展红利的还有化屋村画廊苗家农庄的苗家女何兰,何兰家的画廊苗家农庄2017年开始营业,从只能接待两桌游客发展到现在,能容纳几十人同时就餐,还有5个客房,营业额从每年两三万元发展至如今的10万余元。“接待过很多省外的游客,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的都有。”说起自家的客人,何兰如数家珍。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后,何兰没有沾沾自喜,她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她毫不吝啬地把开办农庄的经验传授给村民,手把手教有意愿的村民开办农家乐。闲暇时还编排苗家的传统舞蹈,组织村里的妇女们一起给游客表演,她说:“正是有了化屋的发展,才有了如今的好生活,想借助乡村旅游的契机,让更多人了解苗家文化。”

    27岁的苗族女孩杨文丽也同样有此想法,作为化屋村扶贫车间的负责人,杨文丽带领22位绣娘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瑰宝。她说,“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品大受欢迎,一件手工绣的‘歪梳苗服饰’要卖到上万元。”她的苗绣产品有近70%是靠互联网直播销售,年收入近百万元。“想把苗绣传承下去并推向全世界”,杨文丽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溢于言表。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吴一凡

    三审 田旻佳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