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进击”的毕业生!条条大路通哪里?
发布日期: 2023-02-07 15:36:34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去年秋招至今,我已陆续投了百余份简历,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是我最后这学期最重要的工作。”2月6日,刚刚过完元宵节的田同学来回于各类招聘软件,今年,她为期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时光即将结束,她将登上全新的“舞台”。随着兔年拉开帷幕,2023届毕业生也走到了重要的人生路口。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数据显示,全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我省高校毕业生27.4万人,毕业生规模再创近年新高。


    (资料图)

    深造、考编、进入企业……毕业季在即,应届毕业生路在何方?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确定。(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来自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现在在贵阳市就读某大学。去年11月秋招时,在学长的推荐下,我向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分公司的行政管理岗位投出简历,就这样最终签了三方协议。”说起自己的找工作历程,钱同学颇为感慨,“在上大学前,我对自己的预期是在汉语言相关专业深耕,或许成为一位学者。高考后,因几分分差被调剂到另一个文科专业,但事实上我对专业内容并不感兴趣。刚开始,还存有跨专业考研的打算,但越来越‘卷’的升学压力和有限的自控力让我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于目前签约的这份工作,钱同学表示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上班,但目前了解的情况“还不错”“可以接受”。“文科专业的就业选择并不太多,我也不想在找工作上继续耗费更多精力。这份工作虽然没有正常的双休,好像有加班,但是据说工资有大约8000元,这对于第一年工作的我已经算不错了,累点就累点吧。”同时,钱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目前我的想法还是先攒钱,可能两年后会换工作。最为理想的生活是每天工作8小时,有双休,有假期,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工资达到报道里的平均水平就可以。”

    看似“躺平”的话语背后,实际充满了青年人对未来的畅想与期待。

    然而,明确而顺畅的就业之路并不是常态。来自遵义余庆的莫同学今年就要毕业了,毕业后的工作生活如何,她还没有定数。

    秋季校园招聘时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布的招聘信息。(由受访者提供截图)

    “2023年我就毕业了,现在在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实习。去年秋招尝试投过几家公司,但目前还没有收到回复,我还报名了考公,估计开学后还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招。”谈起未来,莫同学迷茫但勇敢,“其实我对就业方向没有很明确。刚开始找工作时,主要想考公留在家乡的县城,后来又觉得春秋招也可以尝试,所以有机会我都会去试一试。”

    “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毕业生也越来越‘卷’。我们班总共有60多个同学,最开始可能有约50个同学考研,八九个人准备考公,直接通过秋招或春招找工作就业的只有几个人。但准备考研的过程比较艰辛和漫长,再加上去年年底初试结束后的一些变化,现在准备考公考编的人数可能增加到了30多位。”

    在周围人考研比例如此之高的情况下,谈及为何不选择考研,莫同学有自己的理解。“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从来不后悔没有选择考研。在学校,老师经常向我们强调更高学历的重要性,父母其实也希望我去考研,但是我很了解自己,我不太适合待在学校学习。另外,选择深造可能也意味着需要继续依靠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撑,但是父母年纪比较大了,我想尽早有一个离家近又比较稳定的工作赚钱,缓解家庭压力,考公考编是比较好的选项。当然我不能代表所有毕业生和年轻人,我比较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今年1月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是连续第四年扩招,计划招录3.71万人,有260万人报名过审,相比去年增加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考公考编成为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社会人士的重要选项,在疫情重创和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人们愈加追求和依赖稳定的生活,看待、进入市场也更加谨慎,这也意味着,这类岗位将有越来越优秀的候选人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同时,在莫同学的介绍下,可以发现,升学深造是当下本科毕业生的重要着力方向。在这方面,李同学深有感触。

    李同学在为考研复习。(由受访者提供)

    “我是毕节威宁人,本科学习新闻学,去年七月,我便下定决心考重庆大学新传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同学说,“我属于顺其自然的人,对未来没有太多规划。大三前我没想过考研,犹豫过要不要进新媒体公司,但是进新媒体公司具体做什么工作也没有细想。后来了解到很多工作岗位招聘有学历限制,加上家人的支持,就开始考虑考研了。”

    究其决定考研的更深层原因,她说:“因为没有思考过工作方向,所以对社会有一定畏惧感,决定考研有百分之六十心态是想逃避进入社会,百分之四十是为了提升学历和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去年12月初试结束,李同学初步预计,“上岸”可能性微乎其微。“去年因为疫情,学校封校,我在寝室待了一个多月,丧失了斗志,后面的时间也大多在浑水摸鱼。对于这个结果,我已经有了预料,这次考试就当是增加阅历。这次考研失败后,我也有自己的其他计划。后期,我可能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去做一名老师,或者参加考试进体制内。我比较喜欢稳定传统的工作。”

    李同学在复习之余拍摄的图书馆光影。(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教育在线正式发布的《2023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至474万人,比2022年增长17万人。从近二十年数据看,考研报名人数在经历缓慢增长甚至一度下降后,自2016年起,进入了高增长阶段。从2015至2022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2022年则在高位上实现高增长,增长比例超过21%。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2021年近120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翻倍。招考录取比保持了相对平稳,但专业之间差距悬殊,人文社科招录比远远高于理工科专业,竞争激烈。

    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下,近几年,关于毕业生、年轻人就业等问题在网络上有大量讨论。前段时间,#专家称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等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对此,真正的毕业生也有自己的看法。

    微博热搜

    “现在的‘专家’门槛好像很低。”李同学说,“个人观点,人要有能解决温饱的基本能力,在温饱之外才能够有能力去选择想要或不想要、喜欢和不喜欢。”

    “‘专家’嘛,只要他说了不算,就随他说吧。而且很多都是些断章取义的视频,内容是存疑的。”钱同学深谙传播之道。然而,对于现实中确切存在的就业和薪资问题,他幽默坦言,“如果是我自己遇到这些问题,会比较难以承受;如果是别人遇到这些问题,我还可以理性探讨。”同时,他结合理论知识和亲身体验,“现实就业问题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的问题之一,归根结底需要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逐步取缔低效的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付出与奋斗。但我相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睿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