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之新农人日记】吴飞:小小米粒挑大梁
发布日期: 2023-04-28 17:40:32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新农人名片:

    吴飞,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镇都蓬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都蓬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凯里市思丰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他引导村民抱团发展,规模化种植水稻。2022年,都蓬村水稻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300吨,产值约1200万元;全村496户户均亩增收6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54户脱贫户得到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分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1日 星期五 阴

    昨夜的一场大雨,及时为农田“解渴”。今天上午我去田间查看稻田情况时,碰上了在田里寄秧的村民王承前,他开心地同我拉家常,“去年合作社收购了我家1万斤稻谷,我赚了将近3万元。今年我又领了5斤秧苗,准备种6亩水稻。相信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又是丰收的一年。”

    吴飞(左一)与村民王承前(中)交流生产情况。

    王承前坚定而又期盼的话语,让我觉得这些年的努力是值得的。多年前,因为各方面条件不好,导致村里发展不起来产业,大家找不到挣钱的路子,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讨生活,许多土地也因此撂荒,十分可惜。

    村民在田里寄秧。

    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让农村面貌一新,为了让留在家里的人有奔头,让土地重获新机,我开始思考产业发展方向。“凯里平良贡米”在都蓬村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群众接受度高,加上我们这里生态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缺乏主导品种支撑,农户的种植技术也跟不上,产业起步工作十分难做。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镇里送来了金点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导村民抱团发展,规模化种植水稻。”喜事不止一件,得知我们的难处后,凯里市农业农村局送来了“凯香一号”和“野香优油丝”种子及肥料。

    吴飞展示合作社生产的大米。

    趁着这阵及时雨,2017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凯里市思丰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镇里派专人指导我们科学发展产业,村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合作社以每公斤4元至5元的保底价格收购稻谷,乡亲们有了信心,产业逐步走上正轨。

    “凯里平良贡米”展示厅。

    为了让村里的产业良性发展,惠及更多村民,镇里还拿出专项经费帮我们宣传推广“凯里平良贡米”,带着我们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多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目前,村里6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持有新型农民职业证书。

    依托优良的生态,我们村产出的米,米粒均匀整齐、味美清香,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在市场上口碑很好,2017年7月通过无公害认证4850亩,同年10月通过有机认证800亩。

    产品展示。

    随着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凯里平良贡米”逐渐走出一条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道路。2018年2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同年注册了“蓬飞谷”商标。2019年被纳入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品牌发展体系,2022年成功申办食品生产许可(SC)证。

    “凯里平良贡米”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双提升”,我们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直通凯里、贵阳、上海、福建、浙江等地,也在凯里市区开设了两个门店。2022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6000亩,产量300吨,产值约1200万元。全村496户户均亩增收6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54户脱贫户得到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分红。

    大米加工厂。

    修新房、买新车,看着乡亲们通过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好,我带领大家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更强,今年,我们村将把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尹长东 李玲 王太师 杨红 江佳佳

    执行/王光莉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