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评论员观察】在改善消费环境上多出实招
发布日期: 2023-05-16 19:46:41 来源: 来源:当代先锋网

旅游一业兴,市场百业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多地开启“人从众”模式,贵州文旅市场不负众望,交出亮眼成绩单:据银联商务监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贵州省累计消费金额193.7亿元,消费人次3209.1万人次,消费金额同比上升5.63%,消费人次同比上升9.38%。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见证了贵州各地景区人流如织、餐厅等位许久、酒店民宿满房的井喷场景,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消费红火提供了有力注脚。


(相关资料图)

消费旺不旺,口碑是标杆,而好口碑的积累,关键在环境。“五一”假期的强势带动,消费市场“暖起来”了,可是之后呢?怎么让游客持续想旅游、愿消费?怎么长久保持消费“后劲”?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在消费环境上做文章,使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活动。在当前形势下,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呵护广大民众的消费热情,就是呵护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就是呵护经济发展的无限希望。

在文旅消费市场,游客们拥有“用脚投票”的“特权”,这就对消费环境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总结过往,近年来“贵州游”近悦远来,根本上得益于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景区品质、住宿品质等旅游消费环境要素持续升级提质。展望未来,聚焦文旅消费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只有在改善消费环境上多出实招,让广大游客更放心,让消费环境更优良,才能释放更多消费潜能,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善消费环境,经营者负有主体责任,在商品和服务品质上出实招。审视当下的旅游市场,住宿“货不对板”、临时加价、强制消费等消费乱象的存在,无一不是皆因商家追求利益、丧失信誉造成。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企业、景区的经营者必须意识到,不重视商品和服务品质,光靠营销噱头是舍本逐末,甚至是饮鸩止渴,最终必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任何生意都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以过硬的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积累好口碑,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改善消费环境,相关部门负有主要责任,在市场监督和管理上出实招。口碑经济最忌“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到青岛不吃虾,去杭州不理发,去西安不吃面”这句舆论场中的顺口溜说明,不论是任何消费行为,也不管是何种消费场景,都容易打上地域标签,经营主体的不良行为,最终会损害自身发展,还会使行业蒙尘,甚至影响地方的形象和口碑。旅游、工商等有关部门有责任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在旅游市场监管上出狠招、下重拳,及时处理回应消费者投诉,有效解决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游客购物、旅游合同违约等突出问题,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回头率”,擦亮贵州旅游服务品牌。

改善消费环境,消费者更是人人有责,在维权意识和权利行使上出实招。在日前“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通气会上,贵州省发布2022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以彰显为消费者畅通维权通道的决心和行动,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17家包括文化、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相关成员单位开展活动进行部署,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格局。广大来黔游客、消费者大可解除后顾之忧,增强维权意识、拿出维权底气,在旅游或日常消费中被“宰”时,用好投诉举报热线、手机APP等维权工具,这不仅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为改善消费环境贡献力量的应有之举。

当前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表明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减,经济向好的风向标,说明人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只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让人们在旅游和消费中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我们就一定能把这份美好期待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黄丽媛

编辑 黄丽媛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