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绿色发展蹄疾步稳】生产降碳 企业增绿丨贵州工业发展转型“满园皆绿”
发布日期: 2023-06-01 18:36:45 来源: 来源:当代先锋网

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资料图)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202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转型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贵州盘江电投天能焦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明说。

天能焦化炼焦装置(企业供图)

天能焦化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煤焦化生产基地。近两年,企业仅回收焦炭余热产生中压蒸汽用于发电这一项,每年可发电3.2亿千瓦时,节约电费上亿元。

绿色制造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前不久,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布,贵州20余家企业及3家园区入围工信部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与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字号”的头衔意味着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努力,贵州绿色制造发展水平如何?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还应从何处发力?

从“黑大粗”到“绿精细”

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国家煤炭资源富集区,过去六盘水市给人的最初印象就是“黑色”。然而走进六盘水盘州,却让人意想不到——

天能焦化余热发电装置(企业供图)

精致的香水、地铁上的隔音阻燃材料、公交车用的清洁液化天然气......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部分原材料,是从煤炭中得来的。

关键就是技术创新,这是盘州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奥秘。

煤焦油可用作阻燃剂、杀虫剂、沥青漆等(企业供图)

“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否则太难受了!”4月26日,谈起技术创新,汪明深有感触。

2004年除夕夜,外方设备供应商一个电话打来,表示不能再供货了,让企业负责人“惊出一身冷汗”。

自此,这家位于盘州市柏果镇的煤焦化生产企业发力自主创新,与国内供应商、相关高校联合攻关,仅用2年时间,就补上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短板。

创新,是天能焦化成为贵州最大煤焦化生产基地的“底气”。

12年时间,从构建9条煤焦化经济产业链,到大力推动现代煤焦化生产;从年产量70万吨煤焦化传统企业,向年产量200万吨“煤-电-焦-气-化”一体化循环经济企业的转型,实现了从“黑大粗”到“绿精细”的跨越。

聚焦现代煤焦化产业全链条,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把煤炭这块“乌金”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但天能焦化的转型步伐没有停歇,决心把“黑”变“绿”。

“用电方面,通过回收焦炭余热产生中压蒸汽用于发电,年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节约电费上亿元,基本满足厂区日常生产需要,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生产成本。”汪明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充满信心,通过能源循环利用,天能焦化每年可节约点火及助燃燃油约600吨、节约用水约84万立方米。

“一降一升”之间,企业实现低碳“蜕变”。能耗渐降,换来的是效益提升。数据显示,通过节能降耗与绿色生产,2022年天能焦化实现产值约68亿元,今年1季度实现产值约15亿元。

在生产废料中“淘宝”

4月27日,位于清镇市的贵州正和天筑科技有限公司5G智慧生产车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系统,显示大屏上的企业生产全过程能耗情况实时变化一目了然——

智能化车间中控室

生产源头,通过在磷石膏、脱硫石膏、尾矿、赤泥、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淘宝”,生产出来的干式粉体材料用水量接近于零。

在磷石膏废渣中“淘宝”制成绿色建材

中间环节,走进厂房,屋顶的透明采光窗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有效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

“通过增加窗户面积以提升车间、办公区、过道等地的采光率,提升员工办公体验的同时降低电耗。”正和天筑公司副总经理陈英说,企业电费从2018年投产时的每月30万元降至现在的每月15万元,实现了用电减半。

末端处理环节,借助超低压蒸汽回收及凝液回收技术,每年可减少95%的固废和65%的温室气体排放……

如今,贵州企业绿色发展的触角正从生产端、供应链延伸至废弃物利用。

在位于贵州东大门铜仁的大龙经济开发区,淘汰后的废旧锂电池在贵州长虹鹏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摇身一变,成为氯化钴、碳酸锂、硫酸镍等有价金属产品,作为上游原料又循环“返回”锂电池产品制作中......

长虹鹏程综合部部长鄢坤介绍,公司通过“再生利用”技术,每月可消耗废旧锂电池“库存”2200吨,制成1320吨电池粉,再从中提取出600吨钴镍锂产品,作为原料供应给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形成锂电池制作“废料——产品——原料”的生产闭环。

鄢坤介绍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产品

“围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及废品利用,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园区不断加快推进绿色制造。”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姚元贵说。

今年2月,大龙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聚集起中伟新材料、红星电子、汇成新材料、百思特新材料等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形成合力构建园区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成品生产、梯次利用及综合回收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园区区域绿色制造集聚示范效应得以凸显。

“绿企”联动活力十足

一间厂房,两家企业,三个车间。在水城经开区十九度铝业的生产基地,贵州六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与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电解铝生产企业,分别在各自车间生产铝棒与铝型材。

黄生友向记者介绍废铝生成的铝棒

两家企业的车间,同在一个大厂房中;两家企业的生产工人稍微探出身子,就能看到对方车间的生产情形。

“4台熔铸炉每年可消耗废铝生成9万吨铝棒,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可满足十九度铝业超八成的原料需求,且加工成本比原来要低三分之一。”六鑫公司总经理黄生友说。

另一边,铝长廊、铝桌椅、铝门窗整齐地排列在十九度铝业的展示厅里,一件件铝合金建筑型材琳琅满目、精巧美观。

十九度铝业产品铝制门窗

“接过六鑫递来的‘交接棒’后,我们把铝棒通过熔炼、浇铸、挤压、氧化、电泳、金泳、喷涂等工序,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制成规格、色彩各异的铝型材。”十九度铝业副总经理袁政介绍。

环环相扣,将两家铝企连成了一条“产业链”,让企业在聚合中实现“抱团发展”。

无独有偶,在台江经济开发区,生产电动车电池的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同园区的贵州麒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力奏响了一曲铅酸电池绿色循环的“协奏曲”。

“我们所需的铅锭部分来源于麒臻公司,回收的废旧蓄电池与含铅固废也卖给麒臻,他们在固废中提取出的铅锭又卖给我们。”天能科技总经理钦晓峰介绍,此合作方式形成了原料—生产—固废—原料再生闭环。

天能科技铅酸蓄电池生产线

绿色工厂遍地开花,绿色工业园区竞相涌现,贵州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重大工程和项目为牵引,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支撑起绿色制造的‘基本面’。”贵州省工信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有关负责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编辑 金秋时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