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街道:“幸福里”中话幸福|每日快讯
发布日期: 2023-06-13 09:28:47 来源: 来源:当代先锋网

休闲广场人来人往、生产车间机器运转、服务中心一派繁忙……六月,在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街道幸福里社区,新生活、新发展、新气象,让记者眼前一亮。

这两天,又是挨家挨户为新服装厂招工,又是给绣娘们进行网络直播带货培训,幸福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长春忙得团团转。


【资料图】

“如何让搬迁群众更幸福?我们的秘诀是‘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生活习惯。

“搬迁群众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成为搬迁群众面临的首要问题。”陈长春告诉记者,要从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中寻找突破口,让大家不断适应社区生活。

为此,社区通过入户宣传、各类服务活动,发动群众建立消防安全、社区文明等社区公约,完善垃圾分类、休闲座椅添置等公共设施,解决垃圾随意丢弃、高空抛物等不良习惯,社区环境得到改善。

第二个转变——身份认同。

“部分搬迁群众刚到社区时,缺乏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意识较低。”在陈长春看来,“社区营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让群众参与进来,形成自治共管,共同把家园建好。

如今,经过社区的热心帮助、宣传引导以及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搬迁群众主动融入集体,在一次次的集体活动中找到归属、得到认同,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个转变——邻里关系。

“搬迁群众来自钟山北部五个乡镇,文化习惯存在差异,时常因小事而发生矛盾。”陈长春认为,只有让“各扫门前雪”的群众主动走出家门,适应变化的环境,才能跳出血缘和亲情这一乡土熟人社会的单一纽带,拥抱新生活。

目前,幸福里社区积极搭建搬迁群众沟通互动和融合平台,通过“粽情端午·相约幸福里”“七夕爱相伴”等多个公共活动,营造社区和谐友好的邻里氛围,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融合,增进邻里和睦。

“三个转变”,让群众转出了新风尚、转出了幸福感。

“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挣脱贫困的枷锁,才能开启新的幸福生活。”青林乡二寨村的胡永秀,如今在幸福里社区扶贫车间“巧娘手工坊”从事苗族服饰制作,并把自己的技艺教给一起工作的姐妹们,搬迁群众陈幺妹在她的指导下,已经能独立制作服装。

而七旬老党员谢国成,做志愿者一年来,乐于奉献,主动把自己融入社区,将支持社区各项工作看作自己为群众服务的机会,除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做好政策宣传外,还义务承担起楼栋的管理。

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幸福里社区聚焦“五个体系”建设及“活力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有效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三个转变”。

陈长春表示,将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保障工作,关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服务效能,引领搬迁群众共建美好社区、创造幸福生活,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城市、融入新生活,开创新未来。

“移民搬迁到此地,高楼层层亮堂堂,通道全是沥青路,食宿炊具样样有,党的政策像太阳,照得民心暖洋洋,幸福民居幸福里,各族同胞把心安……”一阵阵歌颂新生活的歌声,一句句质朴的自创歌词,社区活动中心内,老年人围坐一起,脸上挂满笑容,歌里满是幸福。

记者手记

搬迁生活,全新景象;搬迁故事,讲述幸福。

翻开幸福里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相册,每一个新家,每一张笑脸,每一种变化,都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搬迁的幸福故事。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敲开了普通农村家庭的幸福大门,还让搬迁群众在一方新家园里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开启了千千万万名搬迁群众“搬出大山住新房、世代走上幸福路”的幸福历程。

在这本幸福底色靓丽的相册面前,我们选择翻阅、细品、回味,共同聆听温暖的声音,感受这份蜕变的美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刘定珲

编辑 王小婷 曾田

二审 赵昆 刘诗雅

三审 闵捷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