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世界热文:【一线调研·驻村故事】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支部副书记熊庭波:与群众一起续写“我们的故事”
发布日期: 2023-06-22 09:24:13 来源: 来源:当代先锋网

端午临近,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村民陆少翠与其他村民一起包粽子。“每天要包七八百个,今年不愁销路了。”村里的粽子变“票子”,陆少翠说,这都要感谢熊庭波的宣传“金点子”。

熊庭波在打真空包装粽子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大普村研发的新产品“薏仁粽”上市,尽管原生态、口感好,最初却很少有顾客愿意试吃,难以打开销路。

熊庭波是兴仁市融媒体中心派驻大普村的驻村干部,作为有7年宣传工作经验的媒体人,他以“现场记者”的身份,策划拍摄了一系列以“吃播、探店、科普”为关键词的融媒体宣传产品,积极探索“新媒体+电商”的销售路径。

熊庭波在拍摄宣传村里产业发展情况

经过精心打磨,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薏仁粽的宣传迅速火起来,在各级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获得近10万人次的关注。“我还邀请各级媒体记者实地采访,主动联系省、州、市媒体平台,争取官方账号推送薏仁粽相关信息。”熊庭波说,宣传出去了,订单就涌上门了,远在广东、北京、浙江等地的客户也通过网购下单。

2022年,大普村2万多个薏仁粽售罄,销售额达10余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多元。目前,熊庭波已经申请注册商标,打响了大普薏仁粽品牌。

熊庭波在运送粽子

驻村之前,熊庭波在工作中走访了上百个村寨,见证了很多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的故事。“脱贫攻坚期间我就申请过驻村,但没能如愿,现在乡村振兴肯定不能缺席。”回忆驻村经历,熊庭波说有幸成为大普的“村里人”,特别是担任大普村党支部副书记这个职务,让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大普村在实施宜居农房改造、污水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0余个项目过程中,由于部分项目需要群众投工投劳投钱,协调群众工作成了“烫手山芋”,熊庭波主动找支书接下了项目组织协调工作。

项目初期,熊庭波组织召开的群众会、入户走访效果不理想,经常吃“闭门羹”。但他仍然继续挨家挨户敲开乡亲家的大门,和他们同干活、唠家常、讲政策、谈发展,终于,村里的彭老伯第一个同意了,主动拿出5000元参与改造。

熊庭波(右)在村里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万事开头难,有了示范带头,乡亲们开始主动参与,原本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宜居房屋改造项目提前3个月完成,300余户农户厨房、厕所、庭院、圈舍等得到了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提升。

从“为民发声”到“为民干事”,熊庭波始终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两年多来,他帮助30余名群众就近长期稳定就业。

熊庭波在查看村里茶叶长势情况

为提高群众技能,熊庭波还邀请职校教师、科技特派员开展“送教上门”技能培训8期,覆盖群众600人次,引导200余户群众组建劳务队,实现就近就业。为帮助群众“一对一”解决问题,他帮助群众拟写申请争取司法援助、帮助残疾人获得养殖补助……熊庭波把群众的一件件、一桩桩“心上事”都办好、办实,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肯定,为推进驻村工作凝聚了合力。

“从新闻记者到驻村干部,我的角色变了、身份变了,但初心不变、使命不变。”熊庭波说,两年来,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故事的主角,特别是获得了“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荣誉后,他向组织提交继续留任申请并获批,与当地群众续写“我们的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陈玉祥 刘娟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