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山水的记忆 生态的瑰宝|贵州奋力推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发布日期: 2023-08-16 10:46:10 来源: 当代先锋网

“好漂亮,瀑布就这样出现了!”8月8日,前来荔波游玩的广东游客罗嘉乐开心地说:“听说荔波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最高达十万以上,这次趁着高铁开通,我和家人就来荔波好好‘氧一氧’!”


(资料图)

坐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荔波成为贵州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截至7月下旬,荔波今年已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同比增长44.38%,较2019年增长18.25%。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榜梯田

作为全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推进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让“养在深闺”的生态瑰宝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做好生态资源的“优等生”

“都说荔波是‘地球上的绿宝石’,我觉得茂兰就是‘绿宝石之星’,是绿宝石上最耀眼的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森林。”荔波县委常委、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登利自豪地说。

茂兰峰丛。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7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走进茂兰,每遇到一个物种,都有一个二维码介绍,扫码以后就能知道它的保护级别和生物学特征。“这些石头、沟缝里都有非常丰富的物种。”余登利说,这里丰富的喀斯特原生系统非常珍贵,一旦破坏就不复存在。

游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景区游玩。(磨桂宾 摄)

距离茂兰200多公里,以云台山为代表的施秉喀斯特,于2014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联盟的专家考察云台山时认为,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具有“全球唯一性”和“不可比拟的自然美”。

申遗成功以来,为加强遗产地保护,形成统一保护管理体系,施秉县成立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区管理局,并于201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景区。(磨桂宾 摄)

依托贵州师范大学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施秉喀斯特建立起了基础资料数据库,对地质、大气、水、噪音、土地利用等进行监测,为遗产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支撑。

当好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8月9日,四川游客王平到赤水旅游,对赤水丹霞旅游区的红石野谷(杨家岩)景区赞不绝口。

赤水丹霞是中国丹霞最大的连片分布区,亿万年时光才得以沉淀出的丹霞地貌,用岁月的土壤讲述着地球的变迁,勾勒出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等景观。

赤水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供图)

作为赤水丹霞旅游和宣传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在赤水市复兴镇的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展示中心,可以详细了解赤水丹霞地质地貌特点、生态及演化过程、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美学要素,以及赤水丹霞的申遗过程及保护与管理工作等内容。

在8月初公布的“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赤水市排名较2022年上升一位。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老百姓通过资金或资源入股、景区就业、经营农家乐、卖土特产等方式,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

赤水大瀑布景区。(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供图)

连日来,梵净山下的云舍村草木苍翠、云霞满天,美不胜收。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流连忘返。

2018年7月,铜仁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省第4个世界自然遗产,并且成为贵州唯一一个独立申报的世界遗产。

2019年以来,梵净山生态旅游区入园人数达510余万人,旅游收入13.2亿元。“梵净山最大的成功就是转型,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打造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绿色致富路。”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冬说。

美丽的梵净山。(铜仁市委宣传部 供图)

成为保护与发展的“受益者”

贵州的山水形貌极为丰富,从湿热的沟谷季雨林,到生长在山巅的耐寒针叶林,再到石缝中生长出的喀斯特森林,多样的环境使贵州成为国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孕育出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小七孔68级瀑布。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贵州从2003年启动申遗工作至今已经20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先后申遗成功,总面积达376.5万亩,占全省面积的1.42%。

“对于世界自然遗产而言,如何保护和发展始终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难题,首先就是要做好严格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亲历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申遗过程的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肖时珍表示,“基于生物关系的标准所呈现出来的包括独特、珍稀、濒危的物种,以及它们的栖息地等,都应该是重点纳入的保护对象。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发展的方向和项目,最终实现发展,再反哺自然遗产的保护。”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既承载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地球生态安全。“省内还有一些地方,例如绥阳的双河洞,就具有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潜质’。贵州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以及申遗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我十分期待,贵州第五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出现。”肖时珍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编辑 龙飘

二审 陈玉祥 徐然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