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天眼关注】器官捐献者传递大爱 两位17岁少年重获新生
发布日期: 2022-04-24 17:48:40 来源: 天眼新闻

“有缘再见,我今天出院了,希望你也能顺利出院。”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外科大楼病房内,两位17岁的少年依依惜别,原本远隔千里、素不相识的他们,因为一位器官捐献者,在贵州相遇相识。

4月22日,经过20天的康复治疗,伊曼与锦锦术后身体状况和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情况良好,达到出院标准。

患者家属为移植团队送上锦旗。

时间回到4月2日下午,省医移植团队成功完成了两例器官移植手术,一位捐献者将自己两枚肾脏无偿捐献给两位17岁的少年,将生的希望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当时他们两人的病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也就是肾病的晚期,肾功能衰竭的阶段。两人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生活质量非常差。”据省医肝胆外科三部主任医师张毅介绍,之前两人都是一边进行血液透析,一边等待合适的肾源。

手术成功,以后可以好好读书了

今年3月底,远在海南的伊曼与远在北京的锦锦分别接到了一通电话,正是这通电话,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3月28日晚,父母带着伊曼乘飞机前往贵阳。按照伊曼母亲的说法,这通电话,他们一家人足足等了几年。

原来,伊曼从小就有肾炎。渴的时候大口喝水,饿的时候大口吃饭,对普通孩子来说再平常不过。可对于伊曼来说,这些却是奢望。

“可能一杯水,就会危及生命。”因为病症的特殊性,伊曼每天的饮食、喝水都有严格的控制,她不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伊曼的慢性肾炎逐步发展成了尿毒症。在日复一日的透析中,等待合适的肾源。而这种等待,对伊曼及家庭来说,是一种无尽的折磨……但他们依然抱有希望,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现在,我终于可以想喝水的时候就喝水,能吃我最爱的食物啦。”看着伊曼欢快的笑容,一蹦一跳的身影,成功为她做了移植手术的医生和护士也很高兴。

伊曼告诉记者,来贵州前,自己有个梦想,身体好一些后,可以好好读书。

“快实现了。”伊曼说,本来可以和锦锦一起出院的,但是前几天喝牛奶出现腹泻情况,医生建议留院观察,因而改期出院。

感谢捐献者 用生命传递大爱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的锦锦,15岁时被确诊为肾功能衰竭,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靠着透析一路走到现在。

患者家属写给移植团队的感谢信。

“我的孩子特别坚强。”按照锦锦父亲杨先生的说法,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的这段日子,是最难熬也是最痛苦的回忆。一年中几乎超过一半时间需要前往医院,陪着孩子进透析中心……

3月30日,锦锦的父母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他们夫妻二人带着锦锦从北京驱车直奔贵州。经过昼夜不停行驶两千余公里,4月1日,一家人终于抵达贵州省人民医院。

杨先生特别提到,抵达贵阳后,由于一家人的行程码带星,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精准做好医疗机构疫情处置有关工作的要求,在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省医对杨先生一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科学防疫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移植手术的影响。

手术结束后,锦锦被推出手术室。当杨先生与妻子喊着孩子名字时,锦锦慢慢睁开了眼睛,见到这一幕,杨先生夫妻二人彻底放心了。医生告诉杨先生,手术非常成功,孩子将转入特护病房,继续观察。

移植手术的成功,对于杨先生一家人来说,是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喜悦:“非常感谢捐献的志愿者,感谢他的家人。也谢谢省医的大夫们,谢谢大家给我们的帮助。”

省医肝胆外科三部主任医师张毅介绍,手术当日,大家身上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尽管动作没有平时灵活,水汽影响视野,但这些都被手术团队一一克服。在医院各部门齐心协作下,移植团队争分夺秒,顺利完成两台肾移植手术,使两位少年获得及时救治。

“一个人捐献器官可以换来一人或多人的重生,同时也拯救了许多家庭。”张毅曾无数次地说过这句话。他认为,器官捐献是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传递大爱,人体器官捐献是高尚的善举,是让生命以博爱的形式得以延续,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和缅怀。

离开贵阳前,杨先生带着锦锦在医院附近的景点甲秀楼转了转,他说:“换个时间,换种心情,我们一家人还会再来贵州的。”

而伊曼也将在这几日启程返回家乡,“真的很谢谢器官捐献者,我一定会好好上学,将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伊曼、锦锦均为化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郝梦

编审 李中迪 张传保

校检 曾勇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