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全球简讯:【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越来越好 湄潭村民秦大飞夫妇的“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 2022-06-26 09:46:26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小梅讲故事】

    离秦大飞家50米处有村民集资修建的观景台,饭后,夫妇俩在观景台上眺望乌江。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好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家庭。


    (资料图片)

    6月中旬,记者到湄潭县石莲镇沿江村细沙组采访,闻着柚香,蜜蜂引路,走进路旁的一户人家。主人秦大飞夫妇热情招呼,在他家漂亮的青石板院坝里坐下闲聊。

    绿树掩映古民居,壮阔乌江美如画。

    有点惊讶,女主人来自福建漳州,沿海发达城市。外来媳妇本地郎。

    “他咋把你‘哄’到贵州的大山里来的?”同行人“调侃”问女主人。

    “一开始我就相信他,老实、肯干。”望着身边的丈夫,陈月红满眼柔情,说是“自愿来的”。

    细沙组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秦大飞确实是个老实人。10多年前,他离开老家贵州湄潭,到福建漳州打工,认识了城里人陈月红。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陈月红的父母提出,让秦大飞留在漳州。“怕我到贵州来吃苦。”陈月红抿嘴笑。

    秦大飞家拆掉房边原来搭建的猪圈,整理出一个“私家观景台”,并在周边种上小菜和花草。

    2008年,陈月红第一次随秦大飞来湄潭县。

    “那时,到石莲镇没有高速公路,家门口还是泥巴小路,怕我不好走,他总是背进背出。”

    “他很乐观,说这里也在搞发展,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红肉蜜柚是沿江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发展起来的一项致富产业。秦大飞屋后小果园里的红肉蜜柚已挂果,他摘掉长得小的果子,让长得好的果子长得更好。

    10年前,陈月红瞒着父母,随心上人“跑”到湄潭。婚后,夫妻俩曾返回漳州务工。但秦大飞丢不开年迈的父母,牵挂在老家读书的孩子,前些年,他们又回到湄潭。对此,岳父岳母当时很有意见。

    回家,总让秦大飞夫妇倍感温情。

    秦大飞勤劳能干。细沙组山脚下就是乌江,前些年还有网箱养鱼的时候,他去帮渔场下饲料。后来修建沿江渡码头,他就天天去做工。这些年,他又在周边城市里做装饰装修技术活。

    在各种惠民政策的“滋补”下,他们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闲下来,秦大飞夫妇在青石板院坝里喝茶休憩。

    春节刚过,他们一家住进了“新”房。去年底,在政府补贴下,村里请来施工队,对细沙组老旧木质黔北民居进行维护修缮。他家老屋的木板墙、木柱、雕花窗全部上油保护,水泥院坝、阶沿换成了整洁的青石板,拆掉了猪圈,房前屋后还整理出小菜园、小果园……

    秦大飞在房前屋后整理出小菜园、小果园。

    前些年实施脱贫攻坚战时,石莲镇大力推广种植精品水果,从省外引进的红肉蜜柚成为当地一项主导产业。入春以来,闻着万亩柚花香,秦大飞家养的百箱土蜜蜂高歌飞舞。“花多蜜好,今年准备养到200箱。”秦大飞发家致富有新打算。

    秦大飞对他的“甜蜜产业”很是上心,当地花多蜜好,他今年准备养到200箱。

    最让秦大飞兴奋的是,沿江村成为贵州省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红色文化深厚、峡谷风光如画的细沙组迎来大发展的春天。这里是红军长征抢渡乌江的一个突破点和“一把七星刀”故事的发生地,还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在支持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助力下,细沙组正加快建设,果蔬基地不断壮大、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

    正当夫妻俩为幸福生活憧憬和奔忙的时候,陈月红生病了,丈夫悉心照护,努力挣钱为她治病。岳父岳母专程从漳州赶来看望,面对湄潭县交通方便、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以及秦大飞对女儿的呵护,岳父岳母原谅了他们,还在湄潭玩了20多天。

    在政府补贴下,秦大飞家老旧木质黔北民居修缮一新,木板墙、木柱、雕花窗全部上了油来保护。

    “她的病要长期治疗,但压力大不?”

    “当初要不是有医保,我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来给她治病,国家的政策好啊!”顿了一下,秦大飞说,“现在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只要人不懒,手勤快点,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不会‘因病返贫’的。”

    一阵汽笛声响,起身望去,山脚下,乌江上,10多艘货船排成长队,蜿蜒如龙,正向着长江进发。

    策划 刘斌 李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杰 王丹灵 孟祥可

    编辑 陈慧 李贝多

    二审 旷光彪

    三审 李枫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