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实时焦点:造车新势力触发“链式效应” 新能源汽车产业“乘风而上”
发布日期: 2022-08-07 09:25:48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综合比较了多款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之后,最终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7月10日,在第十二届贵阳国际汽车展览会现场,刚刚体验完试驾的市民王青整体感觉不错,“小区设有充电桩,补能很方便。”


    (资料图片)

    把握行业“风口”,新能源汽车带动造车“新势力”蓬勃发展。依靠创新驱动“乘风而上”,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发展,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热情逐步攀升,产业显现巨大活力,涌动澎湃动能。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汽车制造业总产值573.36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4%。今年前5月,全省新能源汽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9.02亿元,同比增长45.5%。

    势头强劲 产业迎来“增速期”

    “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线上的这些新能源观光车,全部都是客户订单。”7月18日,走进贵州忠辉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轰鸣声不绝于耳,总经理王有隆告诉记者,“公司早在2009年就开启新能源转型之路,10余年来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多次对电机与控制器等关键部位进行改进。技术先行,提前布局带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自2020年起,公司新能源观光车销量及营业额增幅均超20%。”

    贵州忠辉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总装2号线。杨小平 摄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且新能源汽车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等新特征,对年轻消费群体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剑波表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面对政策长期支持以及消费者需求激增的新能源汽车蓝海市场,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投入,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实现605辆新能源客车销售,产值达5.05亿元。

    “我们依托政企联动,创新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并通过大数据驱动、配套资源配置推动和全民参与等举措,加速形成城市新能源生态。”奇瑞万达总经理助理李洪达介绍,公司已和10多个国家的采购商积极对接洽谈,产品已逐步出口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公司还会进一步扩展新能源客车型谱,今年销售量预计在去年基础上上升30%,达到3200台以上。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通过盘活整车存量产能,深化与吉利集团、奇瑞控股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既有龙头企业产能释放,2025年发展目标瞄准实现有效产能50万辆,产能利用率达60%以上,产量突破30万辆。

    串珠成链 深度布局配套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快速扩张带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的延伸拓展。贵州高点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公司已经启动下半年新生产工厂的筹建,预计投产30万吨的磷系等其他系列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当磷酸铁锂电池逐渐占据一半以上的新能源电池市场时,作为一家面向新能源领域以科研为主的技术型企业,高点科技在紧随大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运输成本及生产成本。于是,在贵州建厂成为上佳之选。

    高点科技进入贵州的时间点并不算早,却跑出“加速度”——目前产能可达5000吨,产品销售额突破2亿元。

    在胡剑波看来,这是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之变:预示着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的加速提升。

    做强新能源汽车,贵州有产业基础。回溯上游,贵州富集的天然磷矿资源优势,为发展新能源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及应用带来了较好的资源保障和成本优势,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等一批动力电池材料企业异军突起,宁德时代60GWh锂离子电池项目落户贵安,比亚迪在贵阳高新区已形成15GWh刀片电池产能,后续将规划扩能至30GWh。目前,全省已建成动力电池产能15GWh,在建动力电池产能45GWh。贵州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动力电池材料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

    在中游整车制造环节,吉利汽车、奇瑞万达、长江汽车蓄势待发;下游服务环节的玖行能源、协鑫能源科技、贵安新区新能电桩科技等企业也在持续发力。

    “贵州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不仅要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组装所需的优质产能,还应利用好清洁能源优势与矿产资源优势,做好电池与氢能产业链向西部转移的准备,大力推进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能源产业链的有机衔接。”胡剑波认为,除了加大先进制造业与清洁能源产业的引进与布局,还要引导与之配套的设计、研发、市场、销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节在贵州落地,集中力量打造重点品牌。

    政策红利 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贵州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电”流奔涌,除了企业闻风而动提前转向和行业发展的“倒逼”外,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今年3月,省级财政出资100亿元设立贵州省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酱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

    在3亿元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下,贵州安达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5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于今年6月底顺利投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国告诉记者,去年公司进入满产满销状态,在一片大好形势背后,也映射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新动能基金的及时到账保障了项目的如期竣工。

    目前,安达科技又开始新一轮产能扩张,建设6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为跟上生产规模,该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400名员工。

    贵州磷化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布局投资200亿元。新动能基金以股权投资15亿元支持贵州磷化集团,引导银行投资3.03亿元、社会资本投资4.4亿元,“投贷联动”方式为其解决了一半资金缺口。

    《贵州省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基金和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投放使用,60%投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现代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宁德时代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磷化集团20万吨/年磷酸铁等项目加快建设。

    截至目前,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累计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14个,投资金额36.90亿元;新型工业化基金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3个,投资金额16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实习生 欧阳春旭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陈发文 张婷

    三审 闵捷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