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解锁贵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生态进化图谱-世界热文
发布日期: 2023-01-06 22:41:51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2022年12月23日,岁末年终,走进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高纯硫酸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等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线开足马力冲刺年度任务;重点项目则在赶工期、抓进度,力争早日竣工投用。


    【资料图】

    寒风凛冽,在“亚洲磷都”福泉的双龙工业园区,多家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工人正热火朝天地作业。围绕“千亿级”集群发展目标,传统磷化工企业加速转型,新兴技术企业发力领跑。

    打开贵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空间布局图,全省九个市州竞相勃发的产业势能引人注目。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培育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企业35家,2022年1至11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78.6亿元,同比增长119.5%;全年预计完成520亿元,同比增长110%以上。

    抢抓“双碳”战略机遇,依托磷、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贵州举全省之力,以“一核两区”为重要牵引,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量质提升,打造经济又一重要增长极。

    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张恒新 摄

    龙头引领加快跨越赶超

    眼下,位于贵阳贵安的贵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控股,以下简称贵阳弗迪)二期项目在有序建设,项目设计年产15GWh动力电池,预计2023年4月建成。

    近两年,行业下游多家企业为保持产业发展安全、降低外购成本,加大力度向上聚集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整车企业自造电池成为趋势。

    新能源电池行业巨头也在加快战略布局,做大上游资源版图。2021年12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与我省磷化工龙头贵州磷化集团携手,双方在电池、电解液等板块达成合作。

    伴随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推出,新能源电池行业逐渐呈现坚持三元、磷系两条路线并重的格局。

    此前专注做三元锂电池的宁德时代在产业发展大势下,选择与贵州磷化集团强强联合,这对企业而言将实现双赢;从我省产业发展来看,则有助于推动“基于磷而高于磷”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形成。

    贵州磷化集团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的贵州磷化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磷化集团供图

    龙头引领产业集聚。截至目前,全省开工建设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省级重点项目78个,计划总投资11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51亿元,2022年预计可完成投资225亿元。

    产业项目大干快上,已有生产线也跑出“加速度”。贵阳弗迪已投产的6条15GWh产能生产线,预计将在2022年为其带来数十亿元的年产值。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伟新材料)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6%,稳居全球第一。

    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崛起的龙头驱动产业实现高位增长。2022年1至11月,中伟新材料、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弗迪、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达科技)等五家企业,合计总产值达450亿元以上,占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的95%以上。

    产业集聚加快链上布局

    “一核两区”,已成为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热词”。从战略到实施,贵州步履铿锵。

    作为“一核”的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基地,正着力培育打造新能源电池及配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磷系、氟系电池材料产业带。

    在贵阳开阳的安达科技生产线上,磷酸铁锂产品源源不断下线。作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与下游形成耦合之势至关重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厂商落户贵安,让安达科技以最短距离触达市场。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生产车间。开阳县融媒体中心

    以商招商、补链强链,让“一核”内核基础优、潜力大。

    在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黔西南—六盘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为代表的“两区”,分别以三元正极材料及原辅料、“煤焦油—针状焦—负极材料”及上下游配套产业为抓手,南北共进,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如今,在处于铜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区“核心位置”的大龙经济开发区,上下游已实现“无缝衔接”,上游企业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在园区就能销售给下游公司。园区13家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共同书写出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国占比80%、负极用石墨市场份额全国占比15%的佳绩。

    以梅岭电源军工背景为依托,遵义正在加快组织和搭建第三方电池检测平台;黔东南州借力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作为新增发展极,其他各具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的市州,也在聚焦产业链上短板发力,共创“电动贵州”新名片。

    创新攻关加快绿色发展

    “我们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废旧锂电材料作为原料,经湿法冶炼,生产出新能源动力电池基础材料。目前,钴镍锰的回收率达到了98%以上,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5%以上,生产过程无二次污染。”在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电子),该公司综合部主任张淼向记者介绍道。

    通过采取业内首创的自主知识产权工艺,红星电子以废旧锂电池中的三元极片为原料,回收钴、镍、锰、锂等金属元素,生产三元复合氢氧化物、碳酸锂等产品。

    “60%以上的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供应中伟新材料,部分碳酸锂供应给贵州百思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其余的发往贵阳、兴义等地。”张淼说。

    贵州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龙经济开发区供图

    矿产资源压力“鞭策”新能源电池回收技术加快发展。贵州近两年来持续培育先进技术,积极打造回收效率高、回收品类多、回收废弃物少的新能源电池回收体系成效显著。

    风口之上,企业各显神通。除锂电池循环梯次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转化提速外,省内重点企业纷纷结合各自核心技术发展趋势,提升镍钴锰三元、磷酸铁锂、锰酸锂、石墨材料等领域创新能力。

    紧盯前沿强化创新,搭建平台将产生更大乘数效应。2022年10月,以贵州磷化集团作为牵头企业筹建的贵州省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正式授牌运行,这也标志着贵州筹建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未来,贵州还将继续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重点企业聚集,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及提升自我服务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重点发展锂电池,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以及前沿储备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让这一自带“绿色”基因的产业壮大做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张恒新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陈露

    三审 张齐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