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数字生态复活苗乡老手艺》,报道曾经贵州黔东南州很多苗族银匠以手艺为生、世代相传。但面对汹涌而至的“机器制造”浪潮,有些人经历过困顿、迷茫与挣扎,迫于生计丢掉老本行。后来,伴随苗乡旅游日渐火热,出走外地的银匠陆续回流,更多年轻人开始入行。这门“遇冷”的非遗手艺,终于迎来新的“春天”。具体内容如下: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手艺与文化,素有“非遗之冠、银饰之都”的美誉。
曾经,很多苗族银匠以手艺为生、世代相传。但面对汹涌而至的“机器制造”浪潮,有些人经历过困顿、迷茫与挣扎,迫于生计丢掉老本行。
(相关资料图)
后来,伴随苗乡旅游日渐火热,出走外地的银匠陆续回流,更多年轻人开始入行。这门“遇冷”的非遗手艺,终于迎来新的“春天”。
“95后”短视频创作者“银匠雪儿”,怀着传承苗族银饰锻造手艺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回到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拜师学艺做了一名银匠。
在网络平台上,这位苗家女儿讲述银匠的故事、创新打制新潮的银饰产品,让“深闺”里的老手艺走出大山,找到了一种“新活法”。
每个苗家女儿都有一套银饰盛装
简陋的操作台前,潘雪扎着马尾辫,身穿蓝色印花麻衣,左手握着焊枪,右手拿镊子夹着细小的银条,小心翼翼地焊接框架、填充银丝、挂上配件,一件小巧精美的阁楼耳坠就成型了。
在视频号里,她是小有名气的“银匠雪儿”;镜头外,她是一名苗族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自幼便与银饰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个苗家女儿从小就有一套银饰盛装。”潘雪介绍,苗家父母在女儿年幼时,就开始为她逐年打制银饰,慢慢筹备一套银饰盛装,待到盛大节日和出嫁喜日,用银饰把女儿装扮起来。
时至今日,黔东南的苗乡仍流传这样的俗语:“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盛装。”
潘雪还记得小时候被奶奶带去做盛装的场景。那天,她盯着银匠一锤一錾地打银,像变魔术般做出一件漂亮的银饰,开始被这门神奇的手艺迷住。
从那以后,她隔三岔五跑到这家银匠铺,缠着师傅张永富学手艺。时间长了,思想开明的张永富看出这个小学徒的热情,就打破行内“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把家传四代的技艺教给她。
历史上,苗族多次迁徙、漂泊不定,习惯以钱为饰,把财富随身戴在身上。苗乡银匠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走村串寨打银饰,手艺世代相传。鼎盛时期,一些银匠村家家户户叮当作响,清脆的打银声此起彼伏。
20世纪90年代,随着福建模具商进入银饰行业,市场上的机制银饰无论样式还是工艺,都和手工银饰相差无几,但其低成本低售价的优势,却给后者致命一击,大批银匠丢掉老本行外出打工。
2016年,潘雪考上贵州财经大学音乐学专业。倘若沿着预想的人生轨迹,她毕业后会当一名音乐老师,同时还盘算着回老家当导游。
那几年,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名气逐渐打响,秀美的景色与独特的风俗,带动苗乡旅游日益火热。“赶上旅游旺季,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满载游客的大巴车。”潘雪说,自己想当双语导游,把老家凯里市下司古镇打出名气。
旅游热还复活了银匠的老手艺,很多出走外地的银匠回到黔东南,开起了银饰店,获得稳定的客流。一度成为“空心村”的银匠村,也因年轻人的回流重新捧起了“银饭碗”。
大学时期,喜欢记录苗家生活的潘雪,尝试拍摄一些打制银饰的短视频,收获了不少网友的鼓励,她开始对传承民族手艺动了心。
2020年初,潘雪临近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又赶上疫情暴发,便回到凯里,继续跟着师傅学手艺,但还没下定决心做银匠。当时,疫情冲击了旅游业,银饰城生意萧条,有的银匠干脆关店歇业。
“门店没有客户,快递发不出去,刚入行就遇到行业危机,那段日子很难熬。”潘雪打算试水直播带货,但坚持了几个月,观众三三两两,始终不见起色。
直到当年5月,她制作的一条短视频突然火了。画面里,一位苗家妈妈请人为女儿打制耳坠准备盛装,一只龙王手、一只凤回头,四目相对,情意绵绵,寓意美好爱情和美满家庭。
那天,5000多名观众看了这条短视频,涌入潘雪的直播间,买下共5万多元的银饰。她开始意识到,相比单纯展示精巧的手工艺,讲述银饰背后的人间故事,似乎更能打动人。
无意间,这个苗家姑娘找到了银匠的另一条出路。彼时,视频号在加大扶持非遗匠人,给了她更强的创作动力,她把镜头对准原生态的村寨,模仿一片落叶或水波纹打制银饰,还把闺蜜的爱情故事、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编成短剧,让每一件银饰都充满温情。
手工打制“非遗版星空”,帮王亚平女儿“摘星”
传统苗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当它从大山深处走向外部市场,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无法迎合年轻人对轻便饰品的审美需求。
一些主打外地市场的苗族银匠早已意识到,一厢情愿的固守并不能让手艺传承下去,只有带着市场化的思维,利用老手艺做出新产品,才能让非遗手艺更有生命力。
潘雪也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她尝试创新打制一些新潮的银饰,既有苗族风的蝴蝶妈妈吊坠、拉丝牛头吊坠,也有颇具创意的中国结耳环、猫爪手镯和一套销量可观的小厨具吊坠。
2022年虎年春晚上,少儿舞蹈《星星梦》结尾,航天员王亚平的女儿喊着:“妈妈,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潘雪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后,就尝试用苗族技艺制作“非遗版星空”,把一颗颗“银星星”挂满银树,帮王亚平女儿“摘星”。
“银匠雪儿”的名气带来了人气,潘雪除了在直播间和网店销售标准化银饰,也接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订单,微信里积累了5万多个顾客,很多人想在女儿高考前或结婚纪念日,定制一款带有象征意义的银饰。
“我能感受到顾客想表达的情感,会很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定制需求,希望赋予每件银饰一个特别的意义。”潘雪说。
2021年,“银匠雪儿”在视频号等平台的粉丝总量突破了100万,全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现在,潘雪有了每场近万元的直播收益,跟十多位本地银匠建立订单合作,还帮助几位外出打工的银匠重拾手艺。
不过,一些质疑声也伴随人气而来。“很多人一来直播间就问,你们这是苗银还是纯银啊?”作为刚入行的银匠,潘雪对行业积弊有些无奈。
过去,一些贫苦家庭置办女儿嫁妆时,不得已用白铜代替银料;行内也有人拿白铜当纯银充数,久而久之苗银成了假货的代名词。有时为了打消观众的顾虑,潘雪会现场用火烧银饰验证真品。
这两年,不少银匠尝到直播带货的甜头,纷纷转型涌入网络平台,线下门店的低价竞争也在线上重演。“大家都想着先靠低价,吸一波粉攒点人气,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卖货。”潘雪坦言。
刚开始,她也跟着同行打价格战,很快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不光大家都没赚到钱,还破坏了全行业口碑。“要想避开价格战,就要向品牌化转型,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
如今,潘雪在下司古镇开设了工作室,组建了40人的直播团队,计划打造“山呷呷非遗基地”的品牌。但她逐渐意识到,品牌化远比想象中难得多。
“以前觉得打品牌,就是起个名字而已,开始做才发现,既要有独特的品牌化产品,还要有更好的创意、服务、宣传等团队。”潘雪坦言,团队多是半路出家,眼下研发能力和品牌标签还很薄弱。
这个不服输的苗家女儿,还在品牌化路上摸索前行,但说到非遗传承,她已经比刚入行时自信多了。
“以前,总以为多学一门手艺,就是多一个饭碗。现在,很多人喜欢我们打制的银饰,也越来越关注苗族技艺与文化,让我觉得非遗传承值得一直坚持。”潘雪说。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张婷
三审 刘丹
-
1曲面显示器怎么选择?曲面显示器和平面显示器的区别有什么?
-
2安卓设备型号和名称可以改吗?安卓手机如何修改手机IMEI串号?
-
3地址和域名是什么关系?互联网域名是商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错?
-
4Linux获取文件名称和文件路径并写入txt?linux下exports文件是什么?
-
5如何登录苹果手机邮箱?苹果电子邮件怎么启用?
-
6输入法仅桌面怎么卸载?手机输入法记忆怎么删除?
-
7加密的zlp文件怎么用手机打开?c的快捷键是什么?
-
8手机充电器怎么测好坏?手机充电器电容测量好坏?
-
9如何随意摆放iphone图标?iphone添加图标怎样加手机上?
-
10移动硬盘如何修复?移动硬盘seagate接口坏了怎么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