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全球新视野】经济新观察|“存量”变“增量” !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唤醒产业转型活力
发布日期: 2023-03-21 05:48:25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一亩土地能创造多大价值?

    贵阳弗迪动力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900万。


    【资料图】

    贵阳弗迪动力有限公司与贵阳市白云经开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充分利用高新区“释放”的160亩低效用地用于高压线束生产项目建设,预计今年6月32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届时企业年产值将实现15亿元。

    曾因企业发展滞后导致停产闲置的这160亩地,就这样迎来了新的“打开方式”。

    盘活,再生……贵州这些年坚持聚焦“提质”“增效”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推进园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贵州陆续出台衡量单位产出效益的评价措施。严格落实企业退出管理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同时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清理力度,推动园区“腾笼换鸟”“二次开发”,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围墙内增长”的理念,着力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以节约促转型、以集约促升级。

    资产变资源

    贵阳市云岩区,正以“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企业外迁留下的闲置厂房,让存量资产换出新天地、实现新发展。

    云岩区根据实际情况以“集中+分散”的原则规划布局了三马片区、小关片区、老烟厂等工业集中发展区。

    其中,协同创新工业集中发展区,由贵阳老烟厂旧厂区改建而成。这个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的园区运行不到两年时间,已有7家企业实现投产,总产值超10亿元。6家企业仅用一年时间成长为规上工业企业。

    位于云岩区协同创新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贵州芯火悦创科技有限公司

    贵阳云鼎汇科技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偲行告诉记者,园区目前引进的11家企业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

    土地置换、产业导入、综合开发与运营,打开了存量资产新的发展空间。铜仁市江口县凯德特色产业园区于2021年5月并入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统一开发管理。针对园区内部分停产或负债企业,进行议价收储,实行公开招标挂网或招商引资,同时设立企业年产值须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入驻门槛要求,聚焦食品、药品、饮品特色产业和康体养生养老产业发展,逐步引进了30余家农特产品深加工、大健康医养、优质水等重点企业。

    旧巢引凤栖

    一边是新项目用地紧张,一边是“僵尸企业”导致大量土地闲置。破题第一步:向存量要空间!

    贵阳市白云经开区通过开展详细的实地调研和真实用地情况全面排查,为园区企业用地情况“把脉问诊”,对“确诊”的“低效用地”,开出直接收回、二级市场转让、企业自主更新等“对症药方”。

    3月16日,白云经开区西部化工项目现场,一期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不久的未来,这里将“变身”成一个集绿色食品、预制菜、健康医药为主打产品的绿色健康产业园。

    白云经开区的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铝箔生产车间

    “项目通过处置和盘活闲置资产并联合社会资金进行合作式园区运营开发。”据白云经开区管委会建设服务部部长刘君介绍,西部化工项目一期“腾笼换鸟”后,共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80余亩,目前正在同步推进二期工作。

    如今,白云区电子信息制造和生态特色食品“一主一特”的占比已达67.8%。,在白云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咏松看来,这有力证实了白云区“一主一特”的产业定位日益突现,“一带三基地”(1个电子信息产业带,1个元器件集成基地和2个生态特色食品基地,)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作为全省集约节约型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息烽经开区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理念,通过强化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及环保标识认证等措施,抬高准入门槛,着力构建节约集约的生产空间。在腾退园区企业重污染高耗能生产线的土地上,建成了贵州开迪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平方米无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预计每年消耗磷石膏60万吨。

    随着园区内一块块低效用地的“松绑”“盘活”,“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凤凰”纷至沓来,不仅助推园区产业转型,也促进了亩均效益提升。

    包袱变财富

    “负资产”如何变成“富资产”?位于贵定县的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为破解转型路上的发展难题积极探索。

    随着企业生产方式、技术等日渐落后,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部分企业停产,厂房闲置。

    “闲置的标准厂房也是一些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在对企业而言,这些都构成了现成的生产条件。”充分借鉴“零土地招商”盘活资源模式,贵定县委常委、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蔡光辉带领专班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招引优质投资人。

    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

    “香饽饽”吸引来了贵州山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小勇。双方从初次接触,到企业完成入驻,仅用了一周时间。

    “现成的标准厂房,解决了我们增产扩能的场地问题。”当地政府将闲置厂房作为资源进行重点招商推介的举措,成功地打动了唐小勇。

    贵州昌明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助力“腾笼换鸟”,按照结链发展的思路,吸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加工这三大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配套布局,紧盯“补短板”,精准地招引了一批“填空型”企业、“补充型”项目。

    “包袱”变“财富”在贵州不是个例。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铜仁市万山区借助朱砂这一矿产资源,投资3亿元建立完善朱砂工艺产业园区,推动朱砂工艺品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转变。目前,园区38家企业年销售额达7.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8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实习生 黄琴琴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张恒新

    三审 孙晓蓉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