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毕节活态非遗传承 延续普及地方历史文化
发布日期: 2023-06-13 18:42:29 来源: 来源:当代先锋网

6月10日,毕节七星关区同心公园广场人声鼎沸,一场融合展演、展示、体验的活动吸睛无数,公园百级阶梯上坐满了前来围观的群众和学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高舒,现场体验后感慨地说:“毕节非遗给我很多惊喜,毕节非遗活态传承情况非常好,具有典型性,凸显了贵州多民族文化优势。”

这场由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七星关区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馆、七星关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承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为期两天中,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大赛,非遗培训,非遗节目大比拼,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展示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轮番上演。

活动现场,毕节撮泰吉、滚山珠、铃铛舞、威宁砂陶制作技艺、纳雍古树茶、威宁乌撒烤茶、纳雍苗族服饰等17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资料图)

“这些非遗让我打开了新的世界,毕节文化如此多元美好。”成都游客孙真真刚到毕节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凉爽气候,深度体验毕节非遗项目后,她表示将把毕节的文化和凉爽告诉朋友和亲人,让他们也来毕节旅游打卡。

事实上,对于非遗而言,如何让其“活态”传承,是每一位非遗工作者的工作动力。从全国此起彼伏的非遗活动中不难看出,要想把非遗传承好很难,组织具有吸引力和参与度的非遗活动更是不容易。

毕节精心准备的这场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呈现出非遗项目精、体验感强、受群众欢迎度高的特点,充分展示了毕节非遗传承的思考和努力。

在展演场上,年轻的传承人身着苗族服饰、手持芦笙,边吹奏芦笙舞曲边跳跃、翻滚,当看到国家级非遗项目“滚山珠”备受欢迎时,纳雍县滚山珠艺术团领队祝英尤为兴奋。谈到非遗活态传承,她表示,“滚山珠”从形式相对单一的表演到如今动作流畅、队形多变,是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最好实证,这离不开纳雍把苗族芦笙舞搬进校园,带到学生身边,并邀请当地民间舞蹈艺人传授。如今,这项非遗更是从“深山”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地方的文化责任。毕节历史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民间蕴藏着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舒英介绍,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美的漆器制品、古老神秘的彝族“撮泰吉”、民俗风情浓郁的剪纸技艺等,构筑起非遗文化灿烂的百花园,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璀璨绽放,讲述着毕节这方水土的前世今生。

作为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黔西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毕节共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00余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82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74项,市级118项,县级381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3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41人、市级51人、县级269人。在传承体系建设上,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体系。

“非遗有效传承‘活态’是根本。”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科科长陈富表示,近年来,毕节以黔西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为核心,以保护传承为重点,聚焦活化利用,推进“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非遗+文创”,持续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全力推进文化遗产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朱家欢

编辑/张云开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