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环球今日报丨广袤乡村也是成才舞台——贵州“新农人”成乡村振兴“兴农人”
发布日期: 2023-06-17 14:35:32 来源: 来源:当代先锋网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贵州的田间地头涌现出一批批“新农人”,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展现“新农人”的青春作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引领下,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利好政策不断推出,为更多有知识、有本领的“新农人”提供了机会。一系列鼓励创业、激励下乡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奔赴乡村、建设乡村、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有生力量。他们用热情和智慧,在黔中大地上撒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着梦想的果实。


(资料图)

“魔芋小王子”甘富:“打工仔”变身“新农人” 玩转魔芋致富经

“打死也不改行,将魔芋种植进行到底!”今年4月10日,甘富在朋友圈用这样一句话坚定了自己的魔芋种植之路。

1995年出生的甘富,在贵州乃至省外的“魔芋圈”是出了名行家里手,省内外的魔芋种植户,也经常到他地里参观学习。

“我应该是我们村最会干农活的95后了。”甘富是赫章县松林坡乡大梁子社区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村和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

2016年,从贵州机械工业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的甘富,如父亲的期望一般,上着安稳的班,可这样的安稳却让他觉得焦躁,“我本身来自农村,自始至终对农业有一定的热爱,土地里的那种收获感让我觉得踏实,所以希望自己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一番作为。”

经过深思熟虑后,2017年,甘富从城市辞职“逆行”回到家乡。并在父亲甘祖军的支持下,选择了魔芋作为自己的打拼对象。

回到家乡的甘富流转了40余亩地开始种植魔芋。刚开始那两年,由于魔芋种植基地开沟不够深、排水不通畅等原因,其中的10余亩魔芋被水淹,加上各种病虫害,导致当年的魔芋产量低、品相差。

“软腐病、叶枯病,起初是几株,后来是几百株的连片死亡。”不甘心的甘富迅速调整心态,到处查询有关魔芋种植的技术,并一一在地里进行试验总结。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防草、施肥、防治,甘富逐渐积累了种植经验,成为魔芋种植方便的小专家。

短短几年间,甘富的魔芋事业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将近200亩,产值200余万元,他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魔芋小王子”。

雁飞千里靠头雁。有了甘富这个“头雁”示范在先,一些村民借着在基地务工的机会,向甘富学起了魔芋种植技术。

“我今年种了4亩魔芋,有甘富小师傅指导,一点病害都没有,每年都能赚几万块钱。”黄家寨社区种植户毛朝兴说。

“我目前主要以培育魔芋种子为主,下一步,我要着力打响自己的魔芋种子品牌,同时,继续开拓市场,把最优质的魔芋种卖得更远,也让更多的村民跟着我致富。”甘富说出了他的期许,言语之间流露出自信和坚定。

“辣椒大王”李代勇:“辣”产业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几场雨过后,黔西市甘棠镇云浮苍穹,生机勃勃。

“瞧这辣椒苗,有了雨水的滋润,长得更好了。”望着被细雨打湿的辣椒苗,种植户李代勇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辣椒种植是李代勇的“老本行”。2021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代勇租用了300个大棚培育辣椒苗,辣椒苗出土率达到90%,销量逐年上升。2023年,李代勇决定在大棚种植辣椒,并将集中培育好的辣椒苗进行移栽,完成了育苗、种植无缝衔接。

“我们今年种植了820个辣椒大棚,一株苗预计可以出5斤果,大棚集中育苗移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既省时又省力,今年预计收入400万元。”李代勇说。

从卖辣椒到种辣椒,李代勇在黔西出了名。

家在黔西市甘棠镇芦茅村的李代勇,20岁就开始做辣椒生意。最初只是当地收购再贩卖到外地。随着业务的扩大,他萌生了自己培育椒苗种辣椒的想法。

“这样就能保证辣椒的品质统一,上市期集中,容易卖到好价钱。”李代勇说。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李代勇将单一的培育辣椒苗发展为“育苗+种植”一站式。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小产业承载着大梦想。通过辣椒产业发展,李代勇带动周边5个村300余户农户种植辣椒500余亩,大棚培育出的辣椒苗提供给周围群众种, 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式收购、保底收购模式,打消了农户的种植顾虑,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实现了“辣椒不愁销路”。

“他有路子,他要多少我们就种多少,到时候他只管来收,我们信得过他。”芦茅村村民代吉勇说。

代吉勇是被李代勇发动起来的第一批椒农,几年下来,他家已经通过种辣椒过上了红火的日子。

“现在政府的政策很好,我们也要加油干,打算引进深加工生产技术,开发辣椒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辣椒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李代勇坚定地说。

“菜姐”杨元桃:从负债百万到年入超千万

最近,万山区黄道乡百汇源种植的黄瓜又丰收了,基地负责人杨元桃接到客商的电话后,每天组织工人采摘、打包、装车成品油黄瓜,黄瓜装车完毕后将直接销往广东市场。

“这段时间我们的黄瓜正处于采摘高峰期,每天至少有几千斤,再过几天,天气好的话可能一天有几万斤。”杨元桃介绍,载满黄瓜、丝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的运输车接连不断向广东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驶去,万山蔬菜顺利实现直供粤港澳大湾区,万山蔬菜也深受外地客商的喜爱。

今年47岁的杨元桃,人称“菜姐”,因其种植的蔬菜有质有量且供不应求,在万山区,甚至是铜仁市的蔬菜圈里,她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杨元桃性格爽朗,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年入千万的女人曾经因为创业失败,也是负债累累,一度想过自寻短见。

即使身处逆境,也要顽强拼搏。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不服输的杨元桃决心从头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将创业方向转向种菜后,杨元桃找到了人生的方向。2016年,杨元桃的蔬菜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还成立了百汇源蔬菜种植有限公司2018年,基地扩大到305亩,蔬菜销售额达到了605万元,这一年,杨元桃终于还清了全部欠款。

发展到2020年,杨元桃的蔬菜基地也扩大到505余亩,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从最初的40亩到80亩再到如今的600亩,从露天蔬菜到大棚蔬菜,杨元桃创办的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每年带动2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每年发放的工资达200万元,去年公司更是上榜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

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上,杨元桃继续担起肩上的责任,充分发挥在产业、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工作目标,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以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新时代新机遇呼唤更多的“新农人”。乡村振兴,是一个需要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我们期待更多“新农人”驰骋在广袤田野,把梦想绘在大地上,成为乡村振兴“兴农人”,书写下更精彩的乡村振兴新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金忠秀

三审 刘莹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