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多彩新论】警惕“戏说”泛滥成灾
发布日期: 2023-07-27 16:28:36 来源: 当代先锋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暑期“博物馆热”的兴起,观众对展览讲解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笔者发现,各大博物馆中的私人讲解并不少;因未经专业培训,他们漏洞百出:首都博物馆一研学团领队在念展板时,错把“错金波斯文索耳鬲(lì)炉”读成了“隔炉”;故宫博物院内一些直播自媒体在历史讲解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很多都未经考证。(7月22日《北京日报》)

游客摩肩接踵、展区日日爆满的“博物馆热”,说到底是公众井喷的精神文化诉求需要寻找出口。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然而,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行为,“博物馆戏说历史”只是一个缩影。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能依靠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和不良心态。“博物馆戏说历史”虽然收割了流量,但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如果把藏品当作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未经考证、缺乏依据的“博物馆戏说历史”不仅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也会让观众形成偏差乃至错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观众不仅难以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反而会让精神世界受到异化。

不论是“博物馆戏说历史”,还是现场直播影响周围观众,不文明行为显然需要戴上“紧箍咒”。目前,已有一些博物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以避免一些人自弹自唱、孤芳自赏。“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统文化“活”起来的背后,不是自说自话的胡编乱造,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有句名言:“历史是已经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要让历史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就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找到与普通人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有深度的思考。博物馆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多一些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多一些优质内容生产与创新表达,讲解历史才能打动人心。

作者 杨朝清

编辑 黄丽媛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