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焦点速讯:【沿着江河看贵州】乌江源头守好“绿色家底”发展绿色产业 “一滴水”的生态畅游
发布日期: 2022-10-03 09:44:13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我是来自贵州乌江南部源头的一滴水,经历过干旱,也经历过雨季,嘀嗒嘀嗒,汇聚成流,顺着高山峡谷流淌而出。我和伙伴们清澈纯净,一路欢歌。

    两岸被吵醒的青山和绿树,好奇地问我们从哪里来,我骄傲地回答:“我们从威宁乌江源头而来,穿过贵州大地流到长江去。”

    一艘游船行驶在乌江上


    (相关资料图)

    我口中的乌江源头,在威宁自治县盐仓镇营洞社区,这里绿意盎然,勃勃生机。沿岸的人们背着竹篓放声高歌,从山上缓缓走下山来,述说着乌江的故事。

    于当地人而言,我们每一滴水,是他们生存的希望,他们尊敬我们、爱护我们。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资源匮乏、极度贫困,人们不得不向山要粮,大面积砍伐树木,开荒种地。随着过度开发破坏,山上的绿色迅速枯萎,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

    长江支流横江上游洛泽河源头湖泊——草海

    风沙飞扬,一片枯色,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冲刷,淤泥堆积,河床上升。没有青山绿树的庇护,我和伙伴们逐渐失去了活力。

    继续开垦向山要地还是唤回曾经的青山绿水?人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2002年,退耕还林项目到了营洞社区。人们扛着锄头上山种树,出工投劳,不是自家的土地,却比干自家活更卖力。

    但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满山露出尖锐的岩石层,好不容易种下去的树苗难以存活。为了让树苗有充足的泥土和养分,人们从旮旯里抠出泥土,一捧一捧地捧来盖上树根,小心翼翼地护住幼苗。几经轮回,年复一年,荒芜多年的山坡终于开始绿了。

    威宁自治县高原风光旖旎、天高云淡

    我和伙伴们又恢复了生机,畅游在山间,看着山头都种上了颤巍巍的小树苗,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岁月无声,650亩荒山慢慢变成了青山,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抵住风沙,涵养水源。

    生态恢复,乌江源头逐渐恢复了活力,但当地人们的贫困窘境仍没有得到改变。

    有很多专家来到这里考察,他们说,威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地支离破碎,耕地少,土壤瘦薄,农业种植投入高、收益少,这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坚决不再走破坏生态发展经济的老路,开始在种植经果林上探索,相继种植了核桃、樱桃等经济作物。

    威宁自治县草海镇中海社区香葱基地

    如今,核桃和樱桃有了经济效益,每年的采摘季,很多游客会前来观光旅游,当地人住上新房,很多人家还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滋润。营洞社区的绿色产业渐成气候,1000亩核桃、600亩玛瑙红樱桃成了“金山银山”,惠及近200户人家,每户人家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两万元。

    为了让我更干净,营洞社区通过微信平台、广播、大喇叭等方式大力宣传乌江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每月还有一次大巡河,平时不定期巡河,让白色垃圾不入河、污水不入河、牛羊不入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我和伙伴们。

    一位叫肖大英的老人,她每天都会来清扫河堤的落叶和垃圾。她在心里对我说:“你们是千里乌江的源头,我们要好好保护你们,不污染、不破坏,让你们干干净净流到下游去。”

    位于威宁自治县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

    “乌江源头宽又宽,又有河水又有山;家家生活过得好,不愁吃嘞不愁穿。”肖大英老人自己编了一首歌谣,她说,这是她眼中美好生活的模样。

    我有同在乌江里的伙伴,还有在北盘江、牛栏江里的朋友。我们都只是一滴水,汩汩不竭,不吝恩泽,跋涉千里,汇溪聚流。

    从涓涓细流汇入大江大河,我们一路流淌奔腾。在威宁,除了沿岸的壮观的高原风景,还看到了许许多多当地人民守护“绿色家底”的动人故事。向东流淌,北上长江,我们会告诉两岸的人们和青山绿树,让贵州乌江源的故事传诵千里,源远流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编辑 李贝多

    二审 张婷

    三审 田旻佳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