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 | 年产值预计突破2千万!黔西市绿化乡红托竹荪撑开“致富伞”
发布日期: 2022-11-30 17:30:06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不到2年时间,张祥云不仅增了收,还在村里有了不小名气。


    (资料图片)

    张祥云是黔西市绿化乡湾箐村村民,2021年,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在种菜、养猪之余,从村里的红托竹荪菌棒加工厂购买了200筐红托竹荪菌棒,在家中闲置的平房内进行种植。

    如今,在湾箐村说起种植红托竹荪,张祥云的故事广为人知。通过种植红托竹荪,张祥云尝到了庭院经济的甜头,享受到了发展产业带来的红利,2021年较往年增收了1万多元。

    张祥云在查看红托竹荪生长情况

    张祥云的改变,缘于绿化乡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400万元发展起了红托竹荪产业,建设竹荪菌种生产和种植基地。

    湾箐村红托竹荪产业基地航拍图

    11月28日,走进绿化乡湾箐村的红托竹荪基地,70个大棚映入眼帘。不远处的红托竹荪生产菌棒车间,工人正在整理菌棒,等待成熟后便可搬入大棚栽种。

    “目前,湾箐村红托竹荪基地已达到年生产竹荪菌种300万棒,得益于广州帮扶干部的倾情帮扶,成功打开了红托竹荪在广州市场的销路,今年基地的产值预计可突破2000万元。”绿化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乡长赵宇介绍,预计合作社今年可分红20万元,带动了130人在菌棒加工厂务工,累计发放工资297万元。

    得益于红托竹荪基地的建立,湾箐村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如此,当地还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发挥红托竹荪室内栽种优势,让群众在家中栽种,有效盘活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和闲置庭院(农房)资源,越来越多像张祥云一样的村民拓宽了致富增收渠道。

    今年生产的红托竹荪

    虽然今年受天气影响,收益相比去年有所下降,张祥云还是坚定继续种植红托竹荪,“红托竹荪比种菜、养猪轻松,收益还高,明年还要继续购买红托竹荪进行种植。”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除了湾箐村,绿化乡小海子村也发展起了红托竹荪。初冬时节,小海子村50亩的土地上,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初具雏形,不少村民正趁着好天气,给搭建好的大棚铺上蓝色的围膜,大棚搭建完就要对土地进行消毒,开始种植菌棒。

    “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产业兴旺的信心。”赵宇说,红托竹荪产业助力庭院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三方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存放菌棒区

    赵宇表示,下一步,绿化乡将继续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做强红托竹荪产业,撑起绿化乡群众的“致富伞”,让群众过上越来越幸福的日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顾海凇

    陈玲王法

    编辑 彭杨

    二审 彭美玉

    三审 王淑宜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