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心脏性猝死可“预防”!全国专家共商心脏性猝死防治新对策
发布日期: 2023-02-19 05:37:46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年有54万多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天有1500多人因此而导致死亡。”2月18日,在“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PSCD)项目全国巡讲·贵阳站”的活动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重在防。除了当发生心脏骤停时,及时启动心肺复苏外,更重要的是,把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识别出来,并及时给予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猝死的发生。


    【资料图】

    “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PSCD)项目全国巡讲·贵阳站”活动启动

    华伟教授介绍,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16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60%的人得到救护车到现场急救,但是最后抢救成功的患者成活的只有6.4%。为什么抢救成功率如此之低,这是由于大脑缺血4分钟,即便抢救成功,大脑因为长时间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以至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而心脏骤停10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

    “相比于每年因为54万多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我们每年6000至8000台ICD手术显得实在是太少了。”华伟教授一边摇头一边说,要让公众了解到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及严重性:“它是怎么发生的?”“怎么救治的?”。因此,“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PSCD)项目全国巡讲”也是为了提高公众对这方面的认识。

    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强

    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强认为,积极提高医护人员(尤其是心血管专科)对心脏猝死高危患者的识别,及早识别出这类高危患者才能及早地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在下一次发生的心脏骤停时能够抢救回来或者说降低患者心跳骤停发生的几率。

    “此外,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要让患者及患者家属认识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假设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能够及时就诊,接受规范、合理的心血管诊断和治疗,以此降低它的风险。”吴强说,因此要向社会人群有效地推进和普及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抓住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黄德嘉教授

    “从医生培训着手,我们对基层医生,对县级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日常医疗工作中正确地筛选出了部分高风险的患者,他们能够处理,能够治疗,选择就地治疗。如果不能处理,立马转送到上级医院。”黄德嘉教授说。

    黄德嘉教授认为,心源性猝死综合防治要加强多学科联动,加强上下联动。因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重在防,往往到了治疗环节就很被动。要真正把高危人群、中危人群筛查出来,进行精准预防。“因为猝死发生非常突然,如果你事先不找到那些高风险的病人,一旦发生以后,95%以上的病人没有存活的机会。”

    黄德嘉教授表示,因此,要向社会人群有效地推进和普及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抓住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对于心电生理和起搏医生,要充分掌握好适应证,加强ICD等相应救治措施应用的规范化管理。

    据悉,本次巡讲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及相关机构,就当前心脏性猝死全面预防的热点,从治疗理念到治疗策略,从药物到器械,全面提升心脏性猝死的综合防治水平,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等前沿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闵捷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