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设计、试验、方案调整……是我的工作日常,二三十平方米的实验室是我坚守多年的研发阵地。
通过一台显微镜、一台电脑、纸与笔,各种新型合金的结构、形态、变化早已在我的脑海中上演了千万遍。
我是王海军,四川人,现任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材料研究所所长,技术中心副主任,重点从事航天有色金属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今年是我从高校科研院所投身一线航天制造企业的第三年。
(相关资料图)
深耕金属材料领域数十年,我多次带领团队进行航天高端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的研制、应用技术攻关。
截至目前,我已主持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国家科技支撑等重大课题。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有幸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级专家”、2022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新材料研发是发展重点,加速推动研发成果转化落地才是关键。
从高校科研院所转战制造企业开展研究工作,能让“设计-制造-应用”完整的成果转化模式可快速响应,大大加速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验证应用过程。
航天装备改型升级,材料当先行。目前,新产品、新材料研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由我们开发研制的7系铝合金、新型第四代铝锂合金、NC2中熵合金等新型材料,突破了部分航天特种金属材料依赖进口的困境。
经过不断的专业知识积淀,无数个日夜的应用验证,我创造性地研发、归纳、提出了一套技术水平处国际先进、可制备超高均匀性、超大规格规整或异性铸锭的全新制备技术,解决了大规格超高强铝合金均匀性差、易开裂、成品率低等问题;一套适合铝锂合金的全新工艺路径方案,解决了国内铝锂合金工业化制备工艺流程长且控制难、材料纯净性差、产品成本高等难题。
如今,航天产品对新材料和新技术有迫切需求,航天系统也渴望着原始创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
作为研发团队带头人、研究生导师,在人才队伍培养上,我根据对象不同的专业特长、经验积累,制定区别化的培养路线、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材料冶炼、后处理等金属材料研发关键环节的专家。
从业十余载,我和团队不断克服材料“新”、时间“短”、设备“限制”、加工处理“难”等问题,旨在推动新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某牌号耐高温铝合金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转化落地,预估该成果的落地转化将为公司带来极高收益,为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能。
如今的贵州不断释放着发展新动能,航天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作为航天有色金属材料研究者,我将会立足自身,着眼未来,用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绝招”,走好新材料引领产业转型的道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编辑 方亚丽
二审 张恒新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