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秋风轻抚黔贵大地,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间。行走在社区、乡间,接地气的宣讲处处可见,群众听得懂、有收获;村口的文化广场,惠民演出接连上演,道道“文化大餐”赢得掌声连连……
赤水市丙安镇,75岁的老党员马国友成为古镇“茶馆嗑子匠”,在茶馆里通过摆龙门阵的形式,向群众、游客宣讲古镇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移风易俗的政策举措等。
(相关资料图)
赤水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抓住茶馆这一文化阵地,吸引一批以农民、土专家、乡贤、“五老”人员等为主的“草根宣讲员”,组建成志愿服务宣讲队,一改以往会议室“我讲你听”的宣讲模式,在茶馆里,群众成为了政策理论的宣讲员、答疑释惑的引导员、文明乡风的传播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
“退休后,我本来就喜欢没事在老茶馆坐一坐,花两块钱叫上一杯盖碗茶,和大伙谈天说地。”马国友告诉记者,如今,他成为义务红色宣讲员,能在推动古镇红色文化传承、倡导乡风文明中发挥余热,乐意之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让乡风文明往“深”里走,往“实”里做,往“心”里去,这需要基层政府寻找更多的“巧办法”。
在息烽县兴隆村,有个特别的超市,在这里购物不用货币交易,而是用文明积分兑换商品。
为倡导文明新风,兴隆村探索建立了积分制度,群众只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明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积分。
75个积分可兑换1桶油,12个积分可兑换1条毛巾,此外还有肥皂、纸巾、洗衣液、抽纸、大米等生活物资,都可凭积分兑换。
“自从‘积分超市’开设以后,村里不仅变得干净,环境卫生家家比先争优,而且文明风气也越来越好,我家也少了很多吃酒‘人情债’。”兴隆村村民李俊才说,如今,村民们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谁家的积分多、谁家的卫生好、谁家婆媳关系好等,积分不仅能兑换物品,更是一种荣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新风吹拂在贵州山村。
76岁的刘秀敏老人,自从搬迁到榕江县车民街道阳光社区,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10月3日一大早,她就带着孙子手拿红旗,来到社区广场,观看侗族琵琶歌表演。“搬到县城不仅生活方便多了,而且小区时常举行活动,比住老家更有意思。”刘秀敏乐呵呵地说。
榕江县持续推进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服务管理工作,持续健全完善易地移民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并通过开展结合当地民族传统的文化活动等,引导新市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理念,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好融入新生活。
“活动多了,大伙儿交流多了,矛盾少了,日子过得融洽舒心。”刘秀敏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杨柳 郭芳霞
编辑 龙飘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闵捷